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平房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失地农民年年坐收红利
2015-03-09 14:00:44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姜雪松 秦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日报3月9日讯 春节前,平房区张家店村村民吴秀英一家三口领到了10800元的股金红利,这已经是她家连续第三年领到这笔钱了。

  4年前,包括吴秀英在内的616名张家店村村民签字画押,作出了一个郑重“决策”——将村集体资产集中进行投资理财,以2429万元的价格买下哈南工业新城“动漫基地”的一栋写字楼,租给动漫企业。从此,村民们每年都会分享到10%的投资红利。

  通过置换固定资产、融资借款等方式使村集体资产平稳运营,实现村级资金最大化收益。这是平房区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找到的一把“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让失地农民成为新市民的同时,获得了回报稳定的持久收益,实现了城镇化的平稳过渡。

  截至目前,平房区的10个行政村均已完成了以资本运营为主的村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金8.35亿元,农民每年能从中获得股金红利8350万元。

  尝试六百失地农民当上股东

  大红灯笼挂在宽敞的阳台上,整洁明亮的新楼房里处处透出喜庆。吴秀英一家刚刚度过一个“高大上”的春节。

  “虽然不种地了,但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我们全家人都有工作,还年年有股息拿,利率比银行存款可高多了,生活很托底。”谈到4年前的“决策”,已变身城镇居民的吴秀英颇有感慨,“要是当时脑袋一热把钱分了,再坐吃山空,那就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吴秀英所在的张家店村是我省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当地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时,正与哈南工业新城的建设同步,这对即将从农民变为城镇居民的村民来说,无疑有了更多的选择。

  根据哈南工业新城发展规划,2010年,张家店村进行了征地拆迁,不但农民手中拥有了大量征地补偿款,而且村集体财产也累积成了不小的数目。集体财产是一分了之,还是集中起来投资,这成了村民们争论的话题。

  “从外地的经验看,集体财产一次性全部分掉的话,往往会出现一些村民争着购买高档汽车、攀比吃穿的现象,结果导致许多农民暴富后返贫,最后形成社会问题。”平房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立奇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实现城镇化的平稳过渡。”

  为此,在张家店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平房区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在管好个人小钱包的同时,用村集体资产组织起全省第一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张家店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集体资产集中进行投资理财。经清产核资,这个合作社确定股东616名,可量化净资产为2429万元。

  为给这一新兴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找到投资方向,平房区搜集了几十个投资项目,涉及生产加工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等方面。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讨论,616名股东一致同意,将2429万元集体资产投资在保本增值的房地产上。

  当年,合作社正式与平房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购置了位于哈经开区“动漫基地”一栋建筑面积5117平方米的四层写字楼。之后,合作社将该楼租赁给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用于入驻动漫基地的企业使用,年收取租金243万元,作为股金红利分给每名农民股东。

  复制“张家店模式”全区推广

  一说起张家店村村民“买楼收租”的事,韩家店村村民王强一脸羡慕:“张家店刚开始‘农改’时,我们都打算看笑话,没想到几年过去,人家年年有分红。”

  不比不知道,“张家店模式”让尚未参与农改的平房区农民算清一笔投资账:买楼支出2429万元,按616名股东分解,每个股东投入不到4万元;每个股东每年分到手3600元红利,10年就收回本钱了,此后每年的分红就是干赚的;股份还有继承权和转让权。

  2013年,平房区委、区政府在取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顺应响应民意,扩大了试点范围,成立哈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扩大平新镇新华村和平乐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工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10个行政村中全面推进。

  想干事,得先知道自己的家底。平房区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首先进行的是清产核资。政府、各村村民代表共同外聘来第三方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10个行政村村集体资产都进行了专业审计。最终数据显示,10个村村集体积累高达8.35亿元。

  8.35亿,这一巨额资金再次引发部分村民的“分家”呼声。“8亿元,看着挺多,但真要分家了,咱们村民一个人能分个三四万元钱就顶天,花完了咱们后半辈子怎么过?”平乐村党支部书记关荣久说:“只要能像张家店村那样改革,我们就不必‘分家’。”

  对此,平房区适时推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和条件》,根据清产核资确定的货币资金数量,留好村民养老保险、处理历史遗留等资金后,将资金量化到每个股东身上。各村召开村级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将资本运营处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中,确保稳定收益。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为失地农民的今后着想,让改革的红利体现在每个农民的收入上。”王立奇说,“通过集中经营集中投资,聚小利为大利,让8亿多资产保本增值提供失地农民永续享有的红利。”

  理财“捆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怎样稳妥保本增值,这成了平房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理财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当时,正值哈南工业新城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全面启动期。如何能搭上这两班快车,成了平房区领导班子研究的课题。

  “张家店股份经济合作社典型的树立,让所有村委会都看好了固定资产投资理财项目。”平房区农业局长胡景坤说,“但新的问题是,手握‘余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却面临着投资好房产钱不够,一般房产看不上眼,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不知道该投资什么。”

  让农民的钱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保值增值——平房区和哈经开区将融资渠道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敞开,从平乐村、新华村、东福村、韩祯村、平房村、黎明村、哈达村、曙光村等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融资近8亿元,全部资金用于哈南新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平乐村完成了清产核资,2650名村民共持有集体资产1.89亿元。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他们采用了“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模式。

  一方面,平乐村学习“张家店模式”,投资6546万元购置了6层高的哈南航空产业城办公楼,将该楼出租给哈南工业新城办公使用,每年收取10%租金;

  另一方面,平乐村将剩下的1.2亿余元投资给了承担哈南工业新城建设的国有企业,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平乐村每年股金红利就高达1800多万元,预计每年每名股东可分红6000元左右。

  “我今后可以在家乡安度晚年了。”大年初七,从苏州回老家过年的平乐村村民王修海对记者说,“土地没了,这些年一直在苏州打工,一度最担心的就是养老问题。”

  如今,58岁的王修海拿到了征宅基地补偿的三套新建的电梯房,在外地工作和上学的两个女儿也都赶回来过年,冷清了几年的日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今年过年难得大团圆。”王修海说,“现在年年有股金红利拿,不打工也够生活了。再有两年,还可以拿到养老金了。我算了一下,我和老伴各种保险金和股金红利加起来,每年能有近3万元,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据胡景坤介绍,平房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不仅盘活村级资产8.35亿元,让近2万名失地农民每年获得10%的股金红利,更是将哈南工业新城建设、开发与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进行了“捆绑”。农民既是城市开发的收益者,又是城市开发的投资者,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互补互助式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