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3月10日讯 今年大年初七那天,哈市人力市场就开市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节后我市企业“用工荒”现象更加明显。据人力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份,人力市场除举行固定的大篷车招聘外,还将举办3场专职招聘大会和两次招聘大集,届时将有超过400家企业提供工作岗位9000余个。
招工经理
连坐5天“冷板凳”
第一次来人力市场招工的康惠环保公司经理陈庆荣已在市场坐了5天“冷板凳”。提起这几天的经历,陈经理苦笑着告诉记者,这次本想招聘30多名员工,但5天里,来咨询和打来电话的不超过10人,应聘的更是一个也没有。
春节过后,在我市人力市场招工企业中除光宇电池、依峰智能等90余家常年招工的老企业外,敖丽谷雅、顺丰快递、德氏乳业等20余家新企业也加入招工队伍,使节后市场用工企业数量达到110多家,提供岗位共2000多个,成为历年节后“用工之最”,但每天来市场的务工人员只有100余人,能够对接上的更是少得可怜。无奈之下,很多企业常常是9点出摊,10点就收摊了。
在道里区紫园路与上海街交口附近,名岛海鲜、天顺源、陈麻婆等饭店的玻璃门上都贴着“招聘启事”,招聘岗位从传菜员、服务员到主管、保安都有。天顺源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招人,过年这段时间因缺人还雇了一些短期工,好在现在一些回家过年的工人已陆续回来了。
在抚顺街劳务中介集中区,前来招工的餐饮企业占到八成以上,有的用工老板直接将手写的用工信息夹在了轿车的车窗上。麻先生在黄河路上经营一家火锅店,想招切墩工、摘菜工、服务员及送货员。服务员月薪给出了2800元,摘菜工月薪也能达到2000元。“过年期间饭店的确有部分员工流动,一些员工要休到正月十五,可饭店等不了啊。”麻先生说,等了好一会儿了,市场上的人虽不少,但还没碰上想跟他一起回饭店看看的求职者。
求职村民
开私家车来应聘
昨天一早,受村民们的委托,宾县胜利镇农民曲旭东开着新买的宝来车,来到人力市场看行情。
“农民工开私家车来找工作不稀罕。”市场部工作人员梁栋说,这样的事,每个月都能碰上好几次。
胜利镇是宾县主要的烟草种植地,曲旭东在村里买车算晚的,车的档次也不算高的。小曲告诉记者,去年家里烤烟纯收入超过4万元,加上夫妻外出打工收入,一年收入10多万元,“所以年底就‘整’了辆车,现在开车出门,比坐‘线车’方便多了。”
今年,为了农忙时回家方便,曲旭东将打工的目的地锁定哈市市区。一上午,他看了10家企业。他说,之所以要看这么多企业,除了回家后要和媳妇商量,更主要的是村里不少人还托他帮忙找工作。
从呼兰赶到抚顺街市场找工作的刘长顺说,他是个厨师,年前刚从石家庄回来,这回就想在家跟前儿找份活儿。走了一圈,市场里饭店招工的的确不少,但他始终是只看不定,一直是“再看看,不着急”。
新务工者
希望有更多尊重
宾县农民曲旭东找工作有个“附加条件”:“住的地方要有免费停车场。”呼兰厨师刘长顺不急于定下来的原因是,“月薪要在5000元以上,最好只干熘炒,不管其他。”
“现在务工人员的要求,除了工资待遇、‘三险一金’这些‘硬杠’外,很多人都有‘额外’条件。”说起“用工难”,陈庆荣满肚子牢骚。
他告诉记者,在康惠环保公司展位前,好多务工人员上来就问“宿舍有wifi吗?”一些女性还要求“宿舍距市中心车程不能超过半个小时,以方便下班逛街”。在工作上,也有年轻人要求每季度提供业务培训,以便以后能有更大的发展。
据市人力市场副主任郭云武介绍,如今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80后、90后加入务工圈,对于这些新一代务工者而言,收入高低已不是选择工作时的唯一考虑,他们还希望得到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希望劳动得到充分尊重,并希望获得业务晋级机会。
郭云武表示,招工企业要想解决“用工荒”,除了要保障工人的利益外,还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革新,更要提供社保、培训等配套服务,使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缓解已经常态化的春节过后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