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17日讯 有因商铺得名的街路、有因第一个机构得名的街路,而在本次我省的地名普查中,专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16日,记者从省地名档案馆获悉,在哈市的街道路名中,有一部分是因地势地形而命名的街路,铺满石头就叫石头道街、端街比较短所以曾叫短街。道路有什么特征、路的形状是啥样就起啥名字,让街名也别有趣味。
大安街原名大坑街因地势太坑洼
行走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能看到许多老建筑,那些老商号、老洋行内早已物是人非,但历史因为建筑的承载得以保留下来。
大安街,位于大安商厦与中央商城之间,1903年形成,因为这里地势低洼,道路坑洼不平,原名“大坑街”,1925年改名大安街。如今大安街与中央大街连接的部分已被辟成步行休闲区,往下相连的是停车场,中间铺路的都是条形彩石。
位于中央大街和大安街交口的大安商厦如今是副食品商店,成摞成摞的红肠小肚摆在玻璃柜台内,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据专家介绍,在百年以前,大安商厦这里是著名的高档衣料店:别特罗夫皮毛商店。据史料记载,俄商别特罗夫于1917年在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开业,主要经营服装、衣料。因为皮料的品种多、类别全,所以尤以毛皮最具名气,店内常年销售优质的银狐、白狐、红狐、水獭、松鼠、鹿皮等各种皮料,后来逐渐发展,先后在长春、齐齐哈尔、牡丹江、上海也开起分店。目前的大安商厦是别特罗夫皮毛商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修建的建筑,砖木结构、属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现为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受政府保护。
石头道街因石头铺成而得名
从大安街返回中央大街,往南走一趟街,就是西十二道街。但是你知道吗,西十二道街原来也是石头道街的一部分,而石头道街这个名字的来源也简单——道路是用石头铺的。
据地名专家介绍,目前的西十二道街大约形成于1903年,现在的石头道街要更早一些,大约形成于1900年。因初始路面都为方石头块砌筑,便称石头道街。1925年,西十二道街部分改为中国十二道街,1959年按顺序排列命名,因在尚志大街西侧,又称西十二道街,并沿用至今。而石头道街的名字曾经在1968年改称英俊路,1976年恢复石头道街的原名。
为了方便游客和市民前往中央大街,很多公交线路都在这里设置了公交站。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条街诞生了哈尔滨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线儿车”,也就是公交车的前身。史料记载:1917年,一位俄国商人买下一辆汽车,从现在的西十二道街开通,直达道外区同乐茶园,车可载客20人,收费为“俄洋”一元。后来有人效仿,在西十二道街附近增开好几条载客的固定路线,这就是公交车的雏形。
在1932年,在石头道街上成立了一家从事长途客货运输的长途车公司,可以承担哈尔滨至富锦及周边郊区的客货运输,这也是哈尔滨首批长途汽车公司。
建设街原称“箭射街”一箭能射到街尾
早期命名的街路不仅可以通过地形、铺装材质命名,还可以通过街路的长短来命名。地名专家介绍,哈市市区内有两条以“短”来命名的街路,分别是道里区的端街和南岗区的建设街。
16日,记者来到端街与中央大街的交口,端街确实是一条很短的街路,与经纬街之间只有几栋建筑物相隔。专家向记者介绍,端街东起中央大街,西止经纬街,长240米,于1903年形成。当年起名也简单,因该街较短,故称短街。1925年由短街的谐音改称端街,一直沿用到现在。位于南岗区的建设街形成于1901年,站在街这头拿着弓箭,可以一箭射到街尾,“箭射街”由此得名,1925年改称建设街。
哈市这些街路起名也都因地势地形
经纬街:因该街与周边街路不平行不垂直,而是偏斜连接,故称斜纹街。1900年形成,解放后更名为经纬街,1968年曾称解放路,1973年恢复现名至今。
田地街:因该街在菜田中辟建而得名。1900年形成,1968年曾称“要武街”,1973年恢复现名,沿用至今。
一面街:原称铁道街。1910年形成,1925年因街东滨州铁路线,路基高出地面,遮住视线,改称一面街,沿用至今。
斜角街:因该街呈斜形,始称斜角胡同。1927年形成,1939年改称斜角街,沿用至今。
河润街:当时因地洼湿润称为“湖街”。1915年形成,1925年东省特区以“河”字命名街道,改称河润街。
曲线街:原称歪斜街。1925年前形成,1925年改称曲线街。
天一街:该街区1880年形成,是道外区最早形成的街路之一,俗称裤裆街。因“天”字状街形,于1933年称天一街沿用至今。与平原巷交汇处拐向西,1989年城区改造消失。
辘轳把胡同:因胡同呈辘轳把形故得名辘轳把胡同。1945年形成,胡同两侧全为居民区,1997年因开发拆迁而消亡。
月牙街:因街形状像月牙而得名。1904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