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3月18日讯 每月只有2000余元工资,杨先生用了好几年才存下3.94万元钱。自己没开过网银、没从ATM机上取过钱,原本妥妥存在储蓄卡里的钱,怎么就不见了?近日,杨先生见到记者时,一直反复念叨:“钱没了可以再挣,但我必须知道钱是怎么没的!”
A卡里4万元通过网络被转到深圳
2月14日,哈市杨先生到南岗区保健路附近一家银行柜台存了8600元钱。之后,他特意问了一下,卡里共有39443元。
3月1日,杨先生父亲重病,他来到银行取钱时,工作人员的话却让他无法接受:“您的卡内余额43元”,“钱哪去了?”杨先生有些激动。银行通过查询显示,杨先生储蓄卡自2月14日至2月17日共分四笔,以网上第三方快捷支付方式共计转出39400元,而收款人是深圳名为“陈晓明”的人,这个人他并不认识。
令杨先生无法接受的是,他的储蓄卡当天被人在网上开通了网银。“这是咋回事?”银行方面介绍,在网上开通网银,只能查询余额,并不能进行钱款实际操作,而卡里钱被转走的原因,是银行卡通过类似“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完成的,这是在银行监管范围之外进行的。第三方支付都是需要手机、身份验证等以保证资金安全。神秘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拿走钱的?杨先生报案后,一直对此很纠结。
B疑因使用山寨手机信息被泄露
“手机信息泄露可能是主要原因!”道外公安分局网监大队分析此事件可能与杨先生的手机有关。原来,杨先生使用的是一部在小手机店里购买的山寨手机。
据介绍,目前,山寨手机好多都被植入了木马病毒或者恶意广告等,由于山寨手机本身存在漏洞,不法分子就会利用黑客软件侵入手机,获取手机内的个人信息。
杨先生不久前曾用该手机在网上绑定银行卡买过东西,这等于直接告诉不法分子这样的信息:手机号码、银行卡密码、身份证信息、支付密码。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不法分子还会利用木马软件拦截手机短信信息。最后,有了杨先生的个人信息,又有了手机短信验证,他们就可以轻松利用杨先生的个人信息,随意绑定第三方快捷支付,达到转账目的。当然,这些不法分子还可以在网上先“替”杨先生开通网银,看看账户上还有多少“余额”。
防信息泄露“必杀技”
据警方介绍,目前,手机上的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通讯信息、账号密码信息以及存储文件信息四大类。此外,手机的一些硬件信息,比如IMEI号(手机串号)、无线网卡的Mac地址也都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虽然不法分子盗取手机秘密的花样很多,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
链接
“必杀技”1
WiFi没密码请慎用
在提供免费WiFi的地方“蹭网”很不安全,黑客窃取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易如反掌,个人敏感信息很容易遭盗取。
应对: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热点,要选择有密码和值得信任商家提供的WiFi,在使用时也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和网银的操作。
“必杀技”2
用山寨手机需“刷机”
山寨手机好多都被植入了木马病毒或者广告,令你的手机处于危险中,容易被黑客侵入。
应对:平时使用手机时应经常用杀毒软件查病毒。如果买的是山寨机或者水货手机,最好立即使用软件进行二次“刷机”。给手机杀毒后,最好是立即重启手机,可以彻底清除手机病毒。
“必杀技”3
不要见码就扫
二维码已经触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二维码可以包含网址链接、安装包下载等各种内容,用户扫码后很可能会下载一个木马病毒到手机中,然后导致用户支付宝账号密码被盗,遭遇财产损失。
应对:不要见码就扫。
“必杀技”4
可疑链接轻易别点
市民常收到类似“咱们的老照片”等信息,其后面附有一串连接,这个链接就是木马病毒程序。你一旦点开,病毒就会自动下载到你的手机内,犯罪分子就可远程操控你的手机。
应对:接到此类信息后,一定要认真核对信息,辨别事情的真伪性,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