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8日讯 一次大火、一场车祸、突患重病,这些意外事件往往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为了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急难问题,安达市决定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救急难”工作。
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活困境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是安达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平安安达、和谐安达、幸福安达建设的重大举措。凡是具有安达户籍的城乡居民或者在安达固定居住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因为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都可以申请救助。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已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但由于特殊原因仍导致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低保家庭和人员;未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和人员。
安达市市民公共服务中心社会救助服务大厅、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是受理急难救助申请的责任主体,城市困难家庭成员可直接到公共服务中心社会救助大厅“救急难”窗口提出救助申请,农村困难家庭成员可通过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救急难”窗口提出申请,行动不便的可以由村委会或者社区代为提交。同时,村委员(社区)干部、包村(社区)领导、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和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将是急难救助对象发现报告的主要力量。这个市将发挥社会工作者、慈善工作者、志愿者的作用,及时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处理。
这个市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模式,统筹开发、整合、使用救助资源,对陷入急难困境的家庭和人员,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制度,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综合救助效益。对需要给予资金救助的,将区分情况,以社会发放为主,现金发放为辅,资金救助的标准以城乡低保标准为依据,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家庭人口等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5000元;对需要给予实物救助的,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米、面、油等方式予以救助。此外,符合城乡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慈善等专项救助条件的申请者,将协助其申请和及时转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急难救助新模式将在安达全面推行,并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