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搜 索
“北极女王”雪鸮留守大庆 海南摄影家打“飞的”来拍
2015-03-22 11:22:00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2日讯 神秘北极客叫“雪鸮”,是林甸人王立勇发现的,为了留住雪鸮,他抓老鼠买鹌鹑喂它。一听到他的摩托声,雪鸮就飞出来。

  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赶来大庆拍雪鸮。北京一对年近古稀的老夫妻,开车跑来大庆。海南两位摄影爱好者“打飞机”来大庆拍雪鸮。

  最近,位于扎龙湿地的林甸芦苇场,出了件怪事。天天有外地人,扛着“长枪短炮”往这儿跑。既有北京的,也有广东、海南的。这个季节,芦苇场既没有好看的雪,也没有回迁的鹤。这帮摄影家,天南海北地来这儿拍啥?

  原来,有位神秘的北极来客,春节前,就到了这儿。不知是恋上了这的环境,还是喜欢上了这儿的人,来了以后,就再没动窝儿。那些摄影家们,都是冲它来的。

  神秘客来自北极

  神秘的北极客,是只大鸟。猛眼一看,长得像猫头鹰,个头比猫头鹰大不少,毛色以雪白为主,夹杂黑斑点。它的学名,叫雪鸮,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最先发现雪鸮的,是林甸县红旗镇农民王立勇。

  王立勇,今年35岁,曾经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的身份,在北京环志中心工作了三年。对各种鸟类的习性,他如数家珍。之后,虽然离开了环志中心,但对鸟的痴迷,依旧不减。没事儿的时候,总是骑着他的摩托车,满荒野转悠。看到鸟儿在荒野上撒欢,他就倍儿开心。春节前的一天,他又出去转悠。转到小黑山时,他被一只“大鸟”吸引住了,立马停车观察。

  “大鸟”离他挺远,像是一只花猫头鹰,体长估摸得有半米多。白色的身上,带些黑色的斑点。头圆圆的,小小的。凭他对鸟类的了解,他认定这鸟不是大庆的,倒是和书里见到过的雪鸮非常像。一直观察到“大鸟”飞走,他才回家。翻书一查,证实了他见到的大鸟,正是北极雪鸮。他激动得一宿都没睡着觉,瞪眼睛盼天亮,要再去看雪鸮。

  雪鸮,是一种大型猫头鹰,在北极和西伯利亚繁殖。冬天的时候,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曾出现过雪鸮身影。不过,十分罕见。在此之前,大庆还从未发现过雪鸮的身影。王立勇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能在家乡看到罕见的雪鸮。那一宿,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琢磨咋能让雪鸮在大庆多呆一阵。

  大庆人想招留客

  想留住雪鸮,就得给它找吃的。王立勇查阅资料,知道雪鸮以小型鼠类等为食。他便跑到市场上,要买捕鼠器。这下,可把卖捕鼠器的老板乐坏了。王立勇张嘴,就要买六七十个。如今,城里和农村,都很少能见到老鼠。捕鼠器这玩意,一年半载的,都没人问。他这一笔,算得上是大单子,把人家店铺的库存都清空了。买回了捕鼠器,他开始满村下夹子,逮耗子。捕着耗子,带到荒野上,转悠找雪鸮。找了几次后,王立勇发现,雪鸮有基本固定的觅食范围,经常在育苇场那片能找到它。找到雪鸮,他就把捕到的耗子,放到附近,让雪鸮捕食。喂了一阵,王立勇有点犯愁了。村里和周边的耗子,都快让他抓没了。没老鼠,雪鸮就没食吃了,很可能就会离开大庆。王立勇想来想去,又琢磨出一个办法。他跑到村里一个鹌鹑养殖户那,买了100多只鹌鹑。

  每天,往雪鸮常出没的地方放个三五只。为丰富雪鸮的“膳食”,王立勇还买了三只兔子,放到育苇场上,让雪鸮捕。雪鸮对老鼠和鹌鹑比较感兴趣,对兔子却不太感冒。一段时间后,雪鸮也摸出了规律。只要王立勇的摩托车一响,它就知道有好吃的来了,马上从藏身处露头,俩大眼睛紧盯着王立勇。等王立勇走远点,它就过去捕食。雪鸮虽然是猛禽,但警惕性非常高,虽然知道王立勇是给它拿吃的,也离他三四十米远。

  一个多月过去,雪鸮对王立勇,越来越熟悉。跟王立勇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从开始的三四十米,到最近十公分左右。基本上,王立勇车一到,它就飞过来。这让王立勇喜出望外,因为这证明雪鸮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他呢,也能近距离观察雪鸮。可是,天太冷,王立勇也就每天在喂食的时候,能看上一会儿。他觉得,时间太少。为了能跟雪鸮多呆一阵,他把一辆旧依维柯的车壳子,拉到了雪鸮的“营地”,又从家里搬来了锅碗瓢盆。开始生火烧水做饭,跟雪鸮做伴儿。看它在野地捕食,看它在天空飞翔。

  雪鸮的起飞、俯冲、滑翔,在他看来,都那么美妙。家人对此,是又气又笑,气他农闲不着家,天天去伺候鸟。可他一说起鸟,眼睛里面就冒光。那孩童般的眼神,又让家人不忍阻止他。

   “长枪短炮”齐伺候

  王立勇把雪鸮来大庆的消息,发到了网上。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王立勇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找他的,多是摄影爱好者,都想跟他咨询,怎样能拍到雪鸮?因为通常情况,想拍雪鸮,得去北极。那地儿,可不是说去就能去的。没几天,天南海北的摄影人,就纷纷往林甸赶。

  海南的两位摄影人,在网上看到消息,马上联系上王立勇。打着“飞的”,就奔大庆来了。饭也顾不上吃,温泉更是没空泡,拽着王立勇,就要去拍雪鸮。北京的一对儿老夫妻,是铁杆摄影发烧友。知道消息后,年近古稀的老两口,愣是开车来到了大庆。1400多公里,俩人轮着开了15个小时。到现场后,老太“掌舵”,老头拍摄。老两口玩的,那叫一个“嗨”。河南洛阳有个父子三人组,得到消息后,也开车“干”到大庆。深圳、上海、四川、内蒙等,各地摄影爱好者,纷纷奔林甸而来。

  那段时间,育苇场旁边的湿地特别壮观。一排排的“长枪短炮”,从早到晚架着。那边雪鸮一个动作,这边快门声便“咔咔”响起。蓝天、白云、雪鸮、芦苇。一张张照片,让雪鸮在大庆“定格”。

  期待来年再相聚

  北极雪鸮,为啥会来到大庆?王立勇说,一方面,雪鸮白天觅食,而北极的冬天,是极夜,24小时都是黑天。为了觅食,每到冬天,雪鸮就会南迁。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自然环境好,能给它提供安逸的栖息地。人文环境好,没有人害它、惊它、扰它。

  大庆,曾经是野生鸟类的天堂。据统计,在育苇场一带出现过的鸟,就有二百多种。丹顶鹤、白枕鹤、白鹤、衰羽鹤等,都把育苇场当成了家。可是,那百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已消失了近三十年。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又有野生鸟类回归大庆。因为大庆为改善环境,实行了一些列措施。退耕还草、草原禁牧、收缴枪支、打击偷猎……

  如今,大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能达到360天。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正因如此,各种野生鸟类,才又重返大庆。2007年,林甸育苇场里,发现了两只东方白鹳。这种鸟,数量只有丹顶鹤的一半,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那以后,每年都有200多只东方白鹳,来大庆“谈情说爱,生儿育女”。

  王立勇说,他还在林甸见到过雕鸮。雕鸮的栖息地,多在海拔3000—4500米,通常会远离人群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珍移鸟类,在大庆安家。比如,全球性濒危物种震旦鸦雀、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鹳、白头鹳、黑鹳、金雕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鹳、鸳鸯等44种。这足以证明,大庆的环境,越来越好。

  天气一天天转暖,北极雪鸮即将离开大庆,飞回遥远的北极。有摄影人说,这可能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拍到雪鸮。王立勇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来年,雪鸮会带自己的伙伴和家人,再到大庆过冬。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