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2日讯(记者 包海多)这个双休日,在皇山、金山公墓记者发现,来扫墓的市民手中少了纸钱等传统的祭祀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的鲜花。

市民用黄丝带追思逝者。 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鲜花祭扫仍是主流。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焚烧纸钱会带来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问题,观念要转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前来给母亲扫墓的刘女士说,“母亲生前就喜欢鲜花,今天特意给老人买了鲜花带来。”
周六是“二月二”,记者在向阳山革命公墓祭扫区看到,有的市民特别带了猪头肉和啤酒前来祭奠亲人。吴先生说,父亲生前就爱吃猪头肉,今年正好赶上这个日子,所以特意带了些来。同时提前祭扫也能错开高峰拥挤的人流。
家住道外区的黄林俊老人同样反对在墓区烧纸钱、放鞭炮。“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烧纸钱、放鞭炮,只会惊扰到先人的安息,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已经78岁的黄老对记者说,看到有些人在墓碑前烧纸,燃起的大量黑烟和乌烟瘴气的空气,这反而是不孝。
在皇山公墓,虽然祭扫人流不大,但大多数墓碑前都摆放着大束鲜花,主任李赞坦言,相比以往清明节的烟熏火燎,今年墓区平添了几许肃穆和清雅,烧纸钱的也在减少,用鲜花表达情意的文明祭扫者在增多。
记者了解到,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市市属各殡仪场馆和墓区将大力开展鲜花祭祀、音乐祭祀、天堂信箱以及黄丝带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文明祭祀活动,倡导市民“减少雾霾,从我做起”。“清明祭祀传递的是活着的人的观念、心态和情绪,是折射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面镜子。无论采取何种祭祀方式,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所长常利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