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警方通报贩毒案曝“毒圈”成因(图)
2015-03-23 08:39:28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侦查员向刘某静核实毒品种类。

  东北网3月23日讯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悄然形成,那就是因自己吸毒贩毒引诱亲朋好友吸毒贩毒形成的“毒圈”,凡是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无一不被其所伤。

  3月19日,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三起典型贩毒案,其中犯罪嫌疑人走上吸毒贩毒道路的经历,生动演绎了“毒圈”的形成过程。

  案例一:江西“毒夫妇”为贩毒认下大庆干女儿

  2014年10月15日,龙南公安分局获得线索:一名居住在乘风庄的女子以“批发”的形式向他人贩卖冰毒及冰毒片剂,涉毒数量较大。

  经侦查,该名女子就是社区戒毒人员刘某静,且刘某静正四处联系买家,欲将手中的30克冰毒以每克300元的价格一次性卖出,似乎是急于筹钱再次“进货”。

  侦查员通过对刘某静关系人的梳理,发现其与“干爹、干妈”——江西人杨某仁、蒋某英夫妇联系较为频繁,杨某仁、蒋某英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疑为刘某静贩毒的“货源”。

  11月19日16时许,专案组将正在收取毒品邮包的刘某静当场抓获,在邮包里及刘某静的住处缴获冰毒近600克。经突审,刘某静供述了其于2014年5月份至今通过快递邮寄的方式向杨某仁、蒋某英购买毒品并通过下线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经工作,民警相继将刘某静的下线——贩毒人员王某双、顾某庆以及吸毒人员陈某治抓获,并缴获冰毒及冰毒片剂200余克。

  11月21日,专案组在哈尔滨太平机场将前来大庆取毒资的蒋某英秘密抓获。

  11月24日,杨某仁乘坐广州至大庆的航班来到大庆。当日22时许,侦查员在大庆机场将杨某仁成功抓获。

  经审,杨某仁交代,自己和妻子蒋某英去年初在南方打工时与刘某静相识,两人故意拿出毒品让刘某静吸食,目的就是要把她发展成为贩毒下线。成功发展了刘某静后,夫妻二人又通过其他关系,从2014年3月至今,先后向大庆市及肇东市贩毒人员孙某志、陈某军、回某艳等5人贩卖毒品。

  在此期间,另一组侦查员分别在肇东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将蒋某英的涉毒下线孙某志、陈某军及其同伙邹某福抓获,缴获毒品冰毒及冰毒片剂近450克。

  12月1日,侦查员在杨某仁及其情妇张某雪的住处查获了冰毒及冰毒片剂535克。

  龙南公安分局刑侦一队副队长胥春雨说,杨某仁、蒋某英夫妇为达贩毒目的,把离异妇女刘某静认作干女儿,杨某仁夫妇利用刘某静好逸恶劳的个性,先勾引她吸毒,又利用她贩毒,带着她一步一步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而刘某静也向干爹干妈“学习”,为了培养稳定的客源,先提供少量毒品让熟人和朋友吸食,等他们上瘾后成为自己的固定客户群。这种“勾引熟人,先吸后贩”的伎俩是“毒圈”形成的最普遍方式。


  面对警方搜出的毒品,洋哥无言以对。

  案例二:哈市“毒大哥”拉上堂弟表弟发毒财

  2014年10月,卧里屯公安分局获取一重大涉毒犯罪线索:吸毒人员宿某经常购买大量冰毒与朋友吸食。经侦查,宿某有直接购买冰毒的渠道,卧里屯公安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侦办此案。

  10月19日,专案组得知,宿某的毒品上线叫小猛,在安达市居住,从哈尔滨市双城区一个叫小伟的人那里购买毒品。通过侦查得知,小伟是双城区人,还有一名叫明子的男子和其一起在大庆、安达贩卖冰毒。

  专案组民警对小伟和明子进行跟踪蹲守,经过近10天的跟踪,查清小伟和明子居住的位置及活动范围,并查明二人是帮助一名叫洋哥的男子贩卖冰毒。

  11月29日,卧里屯公安分局副局长朱为民带队,兵分三路,对该贩毒团伙成员实施抓捕,一举将该团伙成员全部抓获。主犯洋哥及李某在吉林省扶余县落网,正在安达贩卖毒品的小伟和明子在一宾馆内落网,贩毒嫌疑人小猛和英子在安达一处出租屋内落网。

  侦查员在洋哥住处收缴冰毒574克,在小伟和明子居住的宾馆内收缴冰毒176克,在小猛家中及身上收缴冰毒7.5克,共计收缴冰毒757.5克。

  经审讯,民警查清该犯罪团伙的人员分工:洋哥25岁,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是整个贩毒团伙中的“大哥”,负责从广东的同学阿师处买进冰毒,朋友李某帮助运输毒品,堂弟小伟和明子负责到大庆、安达贩卖冰毒,表弟小猛和女友英子负责联系吸毒人员购买冰毒。小猛19岁,英子18岁,小伟21岁,明子22岁。

  2015年1月26日,专案组在广东省深圳市将洋哥的上线阿师抓获。

  卧里屯公安分局刑侦二队大队长王长会说,这个贩毒团伙成员年龄较小,属于亲属组成的贩毒网,年龄都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四五岁之间。

  警方在调查时了解到,主犯洋哥曾对他的堂弟和表弟说,希望自己能带着弟弟们提高生活质量,并立下了振兴家族的“雄心壮志”,因为需要大量钱财,他把贩卖冰毒作为“兴家之道”。这种“一人贩毒,全家动员”的“毒圈”,最让人防不胜防,也最让人心痛。


  警方缴获的毒品。

  案例三:大同癌症男子吸贩毒品带上女友

  2015年初,大同公安分局刑侦四大队得到可靠线索:大同区农民赵某红正在大肆贩卖毒品。

  专案组在对有吸食毒品违法前科的人员进行排查中,发现多名吸毒人员有吸毒嫌疑,且毒品来源均在本地。经查明,毒品大部分来自赵某红,且该人上线固定,下线较多,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吸贩毒组织。

  3月4日,大同公安分局在掌握了该团伙的成员和犯罪证据后,对该团伙成员实施抓捕。当日,民警兵分多路,先后在大同区、让胡路区、肇州县等地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赵某红、李某和、艾某军等5名贩毒犯罪嫌疑人抓获,同时将吸毒的违法行为人李某超、曹某富等10人抓获。

  3月10日,侦查员赴吉林省长春市,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将上线丁某芳成功抓获。经审,丁某芳及其下线团伙成员对其贩卖冰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经查,赵某红与李某和都是大同区农民,两人均离异,于4年前相识并同居。李某和身患癌症后赴长春市治疗,在当地认识了丁某芳,丁某芳说毒品能减轻疼痛,抑制癌细胞生长,劝李某和吸食,李某和开始吸毒,又鼓动赵某红吸毒。后因无钱购买毒品,两人开始贩卖毒品,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

  目前,涉嫌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赵某红、丁某芳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涉嫌吸食毒品人员李某超、曹某富被依法强制戒毒,其他8人均被处以治安拘留。

  大同公安分局刑侦四队大队长孙海权说,在李某和看来,与女友赵某红分享那一包包“来之不易”的粉末,是“爱的给予”。而赵某红有些患得患失,不想因为自己的不配合而毁了一个稳定的“家”。“只要他高兴,我就听他的”,她也拿起吸管,跟着麻木起来。对于这种“以爱为名,有毒同享”的“毒圈”,孙海权给予忠告:远离毒品,别拿爱当借口。

  警方提示:三个“圈子”容易使人沾染毒品

  自去年10月1日,全国开展“百城禁毒会战”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涉毒案件55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51人,缴获各类毒品4629.16克、制毒原料250公斤,打掉贩毒团伙9个,端掉加工窝点两个,抓获贩毒网上逃犯3名,斩断广东、安徽、山西、吉林到大庆的贩毒通道6个。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崔玉峰介绍,多数涉毒人员在实施犯罪之前不是陌生人,他们或是亲友关系,或是夫妻、情人关系,或是同学关系。总之,沾上毒品之初,多数人是被人以吸食毒品的名义拉拢进“毒圈”,进而达到以贩养吸。被警方抓获后,他们无一不悔恨不已,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沾毒之后,再也无法控制毒品带来的刺激和金钱的诱惑,在犯罪的深渊越滑越深。

  记者通过采访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人员得知,目前至少有三个“圈子”容易使人沾染上毒品,从而形成贩卖毒品的隐秘途径。

  歌舞厅等娱乐圈。现在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酒吧、俱乐部、歌舞厅、卡拉OK等人多热闹、令人情绪兴奋高涨的娱乐场所成为吸贩毒违法行为的高发地,也成为贩毒人员暗中发展下线的场所。

  亲友、同学圈。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有福同享”的习惯心理。当亲友提供毒品让你吸食,并大肆鼓吹吸毒的感觉如何美妙时,你可能就失去了戒备心理,或者觉得“这么好的关系,他不可能害我”,最后吸食了他提供的毒品。起初,你自然会沉迷于毒品带来的快感和刺激当中,当你染上毒瘾,难以自拔之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亲友或同学贩卖毒品的下线。

  情侣、婚外情人或夫妻。有些人为了追求性的快感和刺激,靠一起吸食毒品来营造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带给他们短暂的、虚幻的、刺激的快感。岂不知,这快乐背后,伴随的是对身体的伤害、对青春的透支、对道德的放纵,这种交换永远是不等式。

  崔玉峰希望广大市民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对方与你是何关系,只要他让你吸毒,都是在害你,你要断然拒绝,甚至到公安机关举报。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亲爹给你毒品,你也不能吸。这样,你才能免于遭受毒品的戕害,甚至避免牢狱之灾。

  另外,不要相信一些有关毒品的“传说”。一是新型毒品不上瘾的说法。新型毒品的戒断症状虽然不如鸦片、吗啡、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明显和强烈,但不代表其不形成瘾癖;二是吸食毒品可以减肥。毒品的减肥原理是对身体进行破坏或者透支,降低人吸收营养的能力和免疫力,或者使人亢奋,长时间运动而不觉疲劳,但其对人体的损伤,尤其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三是吸食新型毒品对身体没有危害。吸食新型毒品时间长了,对人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而且会使人出现幻觉,对家庭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