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3月24日讯 趁眼下还没开始春耕整地,阿城区杨树镇幸福村的包地大户刘金柱正忙着检修自家的几台农机。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刘金柱一家已承包土地1300多亩,去年一年,仅种植玉米,他家纯收入就超过50万元。如今,在杨树镇,像刘金柱一样的包地大户大有人在,承包耕地面积超过六七百亩的就超过20家。
耕地向大户集中,土地流转出去了,人也“转”起来了,放下镐把的杨树镇农民以各种方式挣到了和城市人一样的工资。
“施工屯”分工挺细
熟练工半年挣三五万
刚过“二月二”,杨树镇永康村前翻身屯的肖顺宇已早早定下今年的外出施工计划。去年底,他和五常市几家公司签了合同,承包5幢楼共3万平方米的楼体外墙保温工程。4月末5月初,小肖就要拉着队伍赶赴五常市开工了。
“工程得从5月份一直干到10月末左右吧。”肖顺宇告诉记者,他的施工队最多时需要100多人,其中一半是本屯子年轻人,另一半得从附近村屯招人。“现在我们屯像我一样包工程的带头人有四五个,本屯的年轻劳力已经不够用了,都得从外村屯招一些。最忙的时候,全屯子能有200多人外出做外墙保温。这半年的活儿,蹬高爬梯的熟练技工能赚三五万块钱,打下手递材料的妇女也能赚个一万多块钱。”肖顺宇笑着说,干这个活儿,比种庄稼有赚头儿。
包地大户刘金柱所在的幸福村北岗屯,也是个远近闻名的“施工屯”,该屯的特色是制作彩钢板房盖,屯里男人们个个都会“砸洋铁”,每年一到施工旺季,屯里至少有9个带头人外出揽活儿,承包彩钢板屋顶的制作和安装。
“的哥屯”变老板屯
村民城里买房变市民
杨树镇永康村的苏家屯和安吉屯是两个出了名的“的哥屯”,两个屯子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村民到哈市城区包车开“出租”,如今,已先后带出百余名村民当了“的哥”,承包的出租车达60多台,不少“的哥”已在城区里买房,稳稳地当起了城里人。
记者找到安吉屯最早开出租车的刘志勇时,他憨憨一笑说:“现在不干了。2002年开始开出租,干十多年了,太累。那时候,家里最多时养了四五台车,现在就剩一台车了,其他的都包给别人开了。”刘志勇现在每个月净收租金6000元,还在阿城城区里开了一家网吧,跟朋友合伙经营着一家奶站。
现在,在安吉屯和刘志勇一起当“的哥”的村民都已当起了现成的“车老板”,在城里买了房,自己则转行开起饭店,或者做其他买卖。
安吉屯和苏家屯的村民们因开出租车致富,如今仍有不少年轻人循着这条道儿外出打工,开着出租车融入城市。
规模耕种大田丰收
外出打工农民腰包鼓了
杨树镇党委书记郭士友告诉记者,由于距平房区仅13公里,具备地缘优势,杨树镇近几年出现了好多的特色村屯。翻身村的乔永久、乔永新兄弟俩前两年注册了绿化公司,城区一些新区的好多绿化工程都是他们承包下来领着村民干的。永康村后翻身屯家家会做干豆腐,有的大户一天卖到城里的干豆腐有好几百斤。杨树镇一村一屯的农民相互帮带,一人进城包车开出租,拉带着全屯出了百余名“的哥”;还有的村专门做楼体外墙保温工程,有的村“砸洋铁”专做彩钢房顶,有的村家家做干豆腐也卖上了好价钱。杨村镇的土地流转起来了,人也随之“转”起来了,农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去年,杨树镇农民收入中有50%来源于工资收入,虽然杨树镇是农业大镇,但随着土地向耕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集中,农民离开土地外出打工逐渐增多。一方面农民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精细化耕作水平不断提高,全镇粮食产量不断增加。”郭士友告诉记者,杨树镇共有耕地18万亩,现在通过土地流转,20%左右耕地已集中到大户手中,实现了规模化耕种。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去年,杨树镇粮食产量也不断增加,总产量超过2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