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8日讯 (记者 许俊鹏) 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2014年,全省扶贫开发系统牢固树立“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创新机制、落实责任、精准扶贫。28个国家和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714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国家和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73元和941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11.0%。脱贫36万人,比上年提高20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脱贫任务。
2014年,我省全面开展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工作,识别出贫困村1765个,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211.6万。将全省贫困人口按照贫困原因,分门别类建档立卡,针对致贫原因为61.7万贫困户落实了帮扶责任人,首次实现了“贫困帽子”真正戴在了贫困农民头上,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开展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试点和开展扶贫互助金贷款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14年我省投入扶贫资金8.68亿元,分三批启动434个贫困村整村扶贫,直接扶持贫困户7.5万户。建村内硬化路780.2公里,有效地解决贫困村群众出行难问题。新打农田抗旱井250眼,修农田路476.6公里、农道桥45座、农田给排水渠23.3万米、民堤6.5万米、涵闸2210个,购置大型农机具124台(套),有效地解决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贫困群众发展生产难问题。
产业项目扶贫,为贫困户打造脱贫致富的“永动机”。围绕“两牛一猪”及特色种养业发展,按照“集中投入、连片开发、贫困户参加”的原则,在62个贫困村建设食用菌、果蔬温室大棚889栋,特色蔬菜基地3000亩;建设牛羊圈舍35栋、3.8万平方米,购买基础母牛羊2700头(只),建设青储窖1.94万立方米;建设加工厂房1.6万平方米,购买各类农业机械168台(套),直接扶持1.46万贫困户、近5万贫困人口。
推动老区扶贫,促进革命老区发展。完成了桦南、桦川和汤原3个老区县、30个贫困村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任务,直接扶持贫困户1.3万户、4.2万人。在20个老区县、23个老区村实施小型应急项目建设,直接扶持2395户贫困户。同时,全年共培训贫困户劳动力29.6万人次,转移就业25.4万人次,资助1万名贫困户家庭“两后生”接受中高级职业教育,选拔30名贫困家庭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广东国华纪念中学接受高中、大学全程免费教育。
组织社会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一年来,全省各行业部门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落实扶贫责任,制定出台了6个行业扶贫政策性文件,投入行业部门扶贫资金121.35亿元,协调贷款414.9亿元,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村农田水利、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物流配送、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电力保障、道路通畅、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基本社会保障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打牢了长远发展基础,促进了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为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管好用好老百姓的“活命钱”,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用三个月时间对28个重点县2011年以来的资金项目进行了检查,整改问题项目130多项。为提高检查的权威性,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介入的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6个资金额度大的县进行了审计,对存在的滞拨资金、记账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督查整改,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