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宾县糖坊烈士陵园长眠的17位齐鲁烈士的亲人 你们在哪儿?
2015-03-30 09:54:37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韩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日报3月30日讯 在距离哈尔滨市宾县糖坊镇糖坊村外不到两公里的一处山坳里,长眠着在1946年初糖坊剿匪战中牺牲的21位剿匪烈士,其中17名是山东籍。69年来,宾县政府为这次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专门修建了陵园,并不断投入资金维护墓地设施;每到清明节,当地百姓都到烈士墓前祭扫。一位曾经在这个路段工作的养路工辞去工作,义务看守、维护烈士墓近30年。一代又一代宾县人,以各自的方式默默地告慰这些客死他乡的英烈。

宾县糖坊烈士陵园安葬了十七位山东籍烈士。

  但遗憾的是,这17位齐鲁烈士的墓碑上只简单地写着名字和籍贯,再无其他任何记载,几十年来也没有亲人来祭扫。当地从政府到民间都曾多方寻找,却始终没找到烈士家属的下落。是烈士们没有后代,还是亲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牺牲在这里?对宾县人来说,让烈士们孤独地长眠他乡,是他们心头无法抹去的痛。

  又是一年清明时,宾县人再次发出呼唤:17位齐鲁烈士的亲人,你们在哪里?

  “战士们是为咱老百姓死的,咱就应知恩图报”

  3月25日,宾县民政局和糖坊镇领导又一次来到糖坊烈士陵园,商量拿出10万元给陵园增植松树、杨树以及花草灌木,“争取在9月30日国家公祭日前,把整个陵园一次绿化成形,让陵园更加庄严肃穆。”宾县民政局副局长陈颖利说。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种在烈士墓旁的小树苗早已茁壮挺拔,占地1万平方米的烈士陵园整洁肃穆,高达10米的纪念碑耸立在园中央,一座座汉白玉大理石卧式墓整齐地排列在陵园两侧。

  为纪念烈士,宾县民政部门多次筹资修缮烈士陵园。在糖坊镇政府出资8万元维修改造烈士陵园后,2013年宾县政府又投入75万元重新设计了汉白玉大理石卧式墓,重新铺设了步道板,改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从政府到民间,缅怀先烈、告慰英灵的祭扫活动从未间断。每逢过年和清明节,附近村民端来酒菜,祭奠埋在地下的英雄们。一位已离开宾县的“80后”回忆每年到烈士墓前祭扫的情景时说:“我能背下每个墓碑上的名字。”

  1986年,在墓地附近当养路工的糖坊镇糖坊村村民张玉山,看到墓地没有围墙、随时会有牛羊出没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年这些战士都很年轻,他们是为了保护咱老百姓死的,咱就应该知恩图报。”从此,他春天来这里修剪杂草,给墓地盖上一层新土;夏天来看守牛羊,防止牲畜进园践踏墓地;冬天清扫墓碑上的积雪,赶走下山觅食的野狼……后来,他干脆辞去工作,义务守护陵园。这一守,就是30年。

  糖坊剿匪战,为保护百姓把炮轰方案改成贴身肉搏

  69年前,那是一场怎样的战斗,让这些年轻的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宾县有关部门,探访糖坊烈士陵园,查阅有关资料,梳理那场惊心动魄的糖坊剿匪战。

  “1946年,一群顽匪窜入糖坊境内,与当地反动武装勾结,妄图继续与人民为敌。我八路军老七团奉命剿匪,为了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伤害,面对坚固的堡垒城墙,只用轻型武器进行强攻,当场击毙匪首及属下八十余人,彻底消灭了这群顽匪,一夜之间解放了糖坊。”这是糖坊烈士纪念碑上对糖坊剿匪战的记录。

  原宾县档案局党史办主任、宾县史志主编张德润介绍,当年,叛变败露后,匪首刘铭久、刘树恒带着匪兵分散逃窜到糖坊老乡家中藏匿起来。八路军老七团为了避免误伤群众,将原定的炮轰方案改成贴身肉搏强攻,因此死伤惨重。“其中王喜安、王喜山两名战士是兄弟俩,死的时候紧紧抱在一起,好像是一方为了掩护另外一方,却最终没有躲过匪兵的攻击,不幸都牺牲了。”

  这次战役在宾县历史上被称为“打糖坊”,也是宾县剿匪斗争中规模较大的战斗。“共牺牲了21名战士,其中17名山东籍,最小的才16岁。”张德润惋惜地说。


 

  齐鲁烈士的亲人们,你们在哪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69年来,糖坊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激励和教育着后人,让人们记住历史,记住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

  “一定要找到烈士们的亲人,告慰他们在天之灵。”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每年的清明时节,宾县人的这一愿望都更加迫切。从政府到百姓,都觉得有责任让烈士的亲人们知道烈士牺牲在这里,也希望亲人的祭扫可以让这些为人民利益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得到安息。

  当地民政干部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士们在哪里牺牲就在哪里掩埋,很多烈士、尤其是外省籍烈士的亲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具体牺牲在哪里、葬在哪里。为17位山东籍烈士寻找亲人,成为宾县几代人的夙愿。

  近年来,宾县民政部门和当地镇政府曾多次派人寻找这17位山东籍烈士的亲属。陈颖利说,由于只知道他们当时所在部队和籍贯,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加之年代久远,查找起来十分困难。2013年,陵园重新修缮后,宾县民政局将整理好的17位山东籍烈士名单发给山东省民政厅,请求帮忙查找烈士的亲属,但至今没有找到。

  张玉山也曾七次到黑龙江省军区查询17位烈士的资料,但到后来才知道,“1960年之前的资料都在沈阳军区”。2009年,他还自费到山东为烈士们寻亲,最终失望而归。济南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去沂蒙老区民政部门查查,因为当年参军的战士大部分来自沂蒙老区。

  根据这些线索,本报记者致电山东省民政部门和相关部队继续寻找。山东省民政厅优抚处工作人员建议,可在“山东英烈网”上查询山东籍烈士的信息。但在网站输入这17名战士的名字,并未找到完全符合条件的信息。按规定,申报烈士一般由牺牲者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报,这就意味着,这17位长眠在宾县糖坊烈士陵园的山东籍烈士的亲属,很可能至今不知道自己亲人的下落。山东省民政厅优抚处表示,将把17名烈士名单发函到各地民政部门,尽快查找确认烈士的相关信息。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