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在墓园工作了20年的刘彦国,是一位墓碑刻字师,曾雕刻过两万多块墓碑。这个40岁的男人话不多,跟记者聊天时甚至有些羞涩。
“铛,铛,铛!”先从“出生年月日”开始,依次是“姓名”、“墓志铭”,为了让逝者有个体面的墓碑,保证所有文字零误差,完成整个雕刻过程,经常要耗掉他2-3个小时的时间,“刻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始终怀着一种敬意,毕竟一个人只有这一辈子,身体化成灰了,只剩这座碑立在这里……”
“这份工作比较单调,每天听到的声音也很枯燥,不知啥时候眼睛里就会迸进碎石屑,因为长时间蹲着刻字,我得了颈椎病、肩周炎、腰也总疼。”刘彦国告诉记者,20年前,他刚刚来到墓园工作时,一点激情都没有,还惹来一身病痛,甚至曾怀疑过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但现在,他有时会跟同事开玩笑地说:“我希望能一直刻下去,直到在最后一块碑上,刻下我自己的名字。”
从怀疑到热爱,刘彦国的改变源于一段感人的经历。1996年的夏天,有一天快要下班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墓区里只剩他一个人在刻加急的碑文。雨点模糊了视线,他低头专注地刻着。突然,他感觉雨停了,抬头竟发现身后站着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为他撑起了一把伞。刘彦国很惊讶:“您是?”男子眼睛发红,似乎刚哭过:“您现在刻的是我父亲的墓碑!”
他在墓园工作一年多,第一次听到别人称呼自己为“您”,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回答。打伞的男子告诉他:“我父亲是昨天早上突发心梗过世的,殡仪馆那边我刚安排妥当,就来这儿了,本来想着这种雨天,碑文肯定赶不出来了,没想到您会冒雨为我父亲刻碑。谢谢您,谢谢您帮我们完成了全家人的心愿……”
听完这番话,刘彦国说:“您还是先回去吧,我今天一定能完成。”那位男子坚持不走:“没事,您刻着,我给您撑伞!”接下来的一小时里,两个大男人一个撑伞、一个刻字,谁也没说一句话,直至为病逝的老人完成生命的最后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