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停伐!停伐!习大大向森工要生态,森工又向谁伸手?
2015-04-01 06:53:3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迟诚 孙景辉 张旭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告别斧锯,森工向转型要红利——黑龙江森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周年

  黑龙江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黑龙江森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有一个符合森工实际的发展思路,有正在壮大的各类替代产业,有一大批典型群体,有一支肯于吃苦、善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机遇、全力应对新挑战,做到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强基利长远。”

  黑龙江森工总局局长魏殿生:“改革有益,但改革不易。要搞好森工改革,第一,必须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新的改革任务,我们务必要坚定信心,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加以推进。第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长远眼光和自我革新的胸怀,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克服眼前利益掣肘,积极主动推进改革。”

  “一年了!”黑龙江森工柴河林业局原贮木厂厂长张玉忠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感慨:“去年的今天,我心里还没底,不知道怎么向贮木场400多人交代;今天,我看到他们都有活干、有钱挣,我这心里舒坦多了。”

  2014年4月1日,黑龙江森工总局作为全国两个国有林区试点之一,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一年后,正值国务院发布《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以及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记者再次走进龙江森工林区。

  一年来,森工人放下斧锯后去了哪里?靠什么生活?林区有怎样的变化?作为探路先行者,龙江森工的停伐转型会给今天加入“停伐”阵营的“新兵”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停伐绝不含糊地真停

  镜头回放到一年前的今天,黑龙江森工将19件采伐工具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宣告着一个采伐时代走进历史。

  从“重采伐”转向“养生态”,实际上,黑龙江森工的这种转变并非从停伐才开始。天保工程之后,木材产量逐年调减,森工已开始谋划转型。停伐令落下,保护和培育好森林资源成为森工责无旁贷的最大责任和第一任务。

  黑龙江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介绍,国家宣布停伐之后,龙江森工成立全面停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停伐方案。与各林业局签订全面停伐、加强森林保护承诺书,组织9个检查组进驻各林业局采伐一线监管督查;停伐前实际完成产量36.32万立方米,比计划节约26.26万立方米,没有发现超限乱采问题,实现了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组织开展“林鹰”、“绿剑”行动,对偷盗林木和非法侵占林地行为进行专项打击,查处林政案件4362起,查处率100%,清理收回林地9496公顷,挽回经济损失592.05万元。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要保护好资源,后备资源的培育也非常重要。2014年,龙江森工更新造林32.6万亩,森林抚育748万亩。黑龙江森工总局局长魏殿生说:“当前保护森林资源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切实巩固停伐成果,防止反弹,同时积极查找和消除森林资源的各项隐性消耗,实现停伐的生态实效。”

  转型锐不可挡地稳转

  从去年的“心里没底”,到今年的“心里舒坦”,这一年张玉忠的心理变化咋这么大?

  停伐之后,柴河林业局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实际上,柴河小九寨景区这几年的旅游也是风生水起。下山不离山,虽然停伐了,但张玉忠知道,林区人致富还是离不开山和水。张玉忠带领贮木场职工开始新一轮的创业——在柴河小九寨景区成立了度假山庄“九寨山庄”。旅游旺季,山庄一天接待游客1000多人,300多张床位全部订满。

  从贮木厂工人到餐饮酒店服务员,一开始,大家有点转不弯来。

  张桂娟曾是贮木厂的检验员,用她自己的话说,怎么也算是个国企技术人员,现在给别人端盘子有些受不了。一次,她不小心把菜汁洒在游客鞋上了,赔礼道歉也不行,气哭了。这时,张玉忠过来主动向游客道歉,并蹲下身子把客人的鞋擦了。老厂长这一蹲,对张桂娟触动很大,很快放下了“面子”和包袱。从那以后,大家的抵触情绪逐渐消散。

  张玉忠说,转型主要是转思路和心态。“森工人的精神,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得继续发扬。”

  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雪村的滑雪教练宋晓国也认这个理儿。前不久,他因拒收客人的小费而成为雪场的“明星”。去年冬季旅游开始前,柴河林业局组织包括他在内的17名贮木场工人到亚布力雪场学习滑雪,宋晓国从贮木厂的一名选材工变身成雪村的一名滑雪教练。他告诉记者,这个工作比贮木厂的活好干,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和过去相比也不少。问他为啥拒收小费,他说:“让客人满意是我们的分内事,我希望他们能回去帮我们多宣传宣传。”

  记者了解到,停伐后,森工有近33900人需要转岗分流,岗位从哪里来?龙江森工的转岗去处主要为3个方向,生态产业上分流下岗职工14380人,非林非木产业分流下岗职工3000人,境外资源开发分流下岗职工7000人。

  而这3个去处也正是森工产业转型的3个方向。

  龙江森工从2015年开始启动“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加快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3个方向转型,力争到2017年底,形成森林食品、北药、生态旅游、仓储物流和境外资源开发等新的支柱产业。目前,森工集团发展和经营成效明显。“三江”林区在全国建立“黑森”品牌绿色食品旗舰店18个,实现绿色食品销售50亿元;森林旅游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实现收入50.23亿元;在俄罗斯建立龙跃经贸园区,已建成制材、胶合板、钢构复合板等8条生产线。积极推进圭亚那、柬埔寨木材采伐加工项目;森工金融业实现快速发展,小贷和融资担保公司总资本金达到6.75亿元,实现经营收入2亿多元。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林木经济到林下经济,从林区开发到境外开发,停伐倒逼的产业转型正在释放潜力和效益。

  改革,毫不迟疑地狠改

  停伐对于森工而言,只是改革转型的一个方面。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改革正在酝酿,有的已经稳步推进。

  魏殿生说,过去体制集资源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经营三项职能于一身,这种特殊体制用之于资源管理,则将受到来自企业利益的侵蚀;用之于企业经营,则又将受到来自行政权力的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难以发挥,也很难做到效益最大和效率最优。对这种体制第一位的改革任务就是政企分开,一方面建设精简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面向市场的强大黑森集团。

  内部政企分开,这也正是刚刚出台的《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主要思想。高金芳介绍,改革没有终极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前行。森工在改革的设计安排上,采取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方案。试点选择在柴河、清河、绥棱、五营等四个林业局,先行内部政企分开,视其效果再行下步动作。

  高金芳说:“我们不能就分开谈分开,要很好地研究怎样通过分开更好地保护资源,更好地增加林区活力,让职工和企业的积极性都迸发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停伐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黑龙江省决定对龙江森工采取“2+1”模式,既设立沾河和方正两家国有重点林区管理委员会、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其中,沾河、方正管委会分别与沾河、方正林业局合署办公,并赋予特殊建制县财税职能,财政预决算纳入省本级预决算。3个“管委会”形式,被称为“2+1”模式。“2+1”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财税改革。这项改革是转型发展中国有林区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它使林区平添了“造血”机能。

  虽然改革和转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森工仍然还面临很多困难。

  魏殿生说,从客观方面来说,森工停伐对林区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林区棚改主体任务的结束,投资拉动林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加大的情况下,一般性投资意愿进一步减弱,产业项目建设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主观角度来说,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比较小,改革促进发展的活力尚未充分激发;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化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大项目储备少、带动作用不够,资源精深加工不够,一些产业领域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保障改善民生还有不少历史欠账,提升林区职工群众生活福祉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虽然困难和问题还有不少,但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对于国有林区停伐转型的探路者,黑龙江森工一年来绝不含糊的真停伐、锐不可当的稳转型、毫不迟疑的狠改革,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改革正未有穷期,转型已是升级时。停伐转型之后,林区新的春天还有多远?龙江森工正奋斗着,憧憬着,期待着……


 

  记者手记“有精神才有精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宏观布局,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进一步扩大范围,黑龙江森工用一年来的奋楫转型,推动了国有林区改革的进程。

  3月底在龙江森工采访时,那位毫不犹豫蹲下身子为客人擦鞋的原贮木厂厂长打动了记者一行。这一小小举动,在我看来能折射出森工人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也孕育着森工人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小到一名工人,大到整个林区,转与改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停伐一年来,我们看到森工人快速适应转型阵痛期,他们从伐木工、选材工、检尺员等变成家庭旅馆经营者、景区讲解员、雪场滑雪教练……但不论哪个岗位,森工人的身份没有变,对这片森林和土地的归属感没有变,森工精神正在一代一代地永远传承着。

  森工林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这其中最宝贵无价的就是森工精神。因为有精神,不顾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排;因为有精神,主动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因为有精神,发展替代产业照样能为林区做贡献……这种精神才是打开林区资源宝库的钥匙,才是森工建设新林区的最有力支撑,才是森工转型发展创未来的动力源泉。

  因为有精神,森工未来必将精彩无限。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