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日讯(记者 栾微)近日,哈尔滨师范大学剪刻团队利用3个月创作出来的100多张校园风光剪纸作品受到风靡校园。

校园风光 姜强2012级民间美术专业。
“大多数年轻人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的传承者甚少,我就是想让剪纸文化在大学校园内广泛流传”,“半路出家”教剪纸的闫海涛是这支25人团队的负责人。
2009年学校开设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民间美术专业,当时作为教水彩画的教师闫海涛被选为该专业的负责人。“说实话,之前我对剪纸也是不太了解,跟学生一样,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闫海涛说,为了让自己尽快对熟知剪纸,她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艺术、历史、考古、民俗等多个角度研究剪纸的起源、发展和寓意,并专程去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海伦学习,拜访了海伦剪纸的创始人、民间艺术家傅作仁老先生。

闫海涛在指导学生。
闫海涛坦言,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剪纸艺术要有其独有的特点,怎样剪出一件栩栩如生的好作品,怎样精准地“下刀”,这都是学问。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闫海涛对剪纸有了自己的看法。“只要揣摩出每一件剪纸作品背后的寓意,那么制作出的剪纸作品就有它的灵性。”
闫海涛在一次对美术学院学生关于“民间美术知识的调查”统计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民间美术了解的人少之又少,这样的结果让她很担忧。于是,2013年,闫海涛从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专业方向的大二至大四的学生中挑选出25人组建了“龙江剪刻团队”,目的就是让民间美术融入校园,让更多其它专业的同学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什么样的作品能吸引学生?这个问题闫海涛思考了很久。一次,她路过再熟悉不过的教学楼时,忽然发现教学楼的建筑很漂亮,“要是能将校园的景色做成剪纸作品肯定能被同学们喜欢。”闫海涛想。学生们也非常响应老师的提议,每天都拿着相机到校园内拍照,然后选取拍摄最好的几张做成剪纸。一个人做5张,3个月中25个人剪了100多张。
闫海涛在保留原有传统剪纸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融入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现代元素。剪刻团队在中法文化交流展上获得了国人与外国友人的喜爱与赞扬,“我们离真正的剪纸大师差的还很远,我会继续在剪纸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闫海涛表示,她希望通过一张张具有民俗特色的剪纸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在校园中传播,争取让每一个年轻人都热爱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