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6日讯 (李秀霞 袁威 记者 孙晓锐 )初春的四月,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2014年4月1日,就是在这样春暖回归的日子,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执行国家“停伐令”,将持续了几十年的木材生产任务封存。在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中国的宏伟蓝图下,昔日的“伐树人”毅然放下了斧锯变身“护林人”,做起了“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文章。
停伐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进绥棱林业局2014年停伐最后一刻采访的林场——八二经营所,去那里看一看,听一听……
转岗 有业可就
“你看,这张停伐照片里,右边第三个就是我。因为采伐,条件艰苦,我自己都有点认不出自己了。”八二经营所职工王宝江调侃着说道。在这张13人的停伐合影照片里,王宝江脸色灰黑、戴着厚厚的棉帽子、一身劳动布工作服、胶皮鞋,与现在皮肤白净、穿的毛呢夹克、干净的休闲裤子黑色的皮鞋对比实在是判若两人。
王宝江18岁开始就走进了林子,成为一名采伐工、检尺工、技术员、队长、段长、生产主任。半辈子和木材生产紧紧相依,成为他生命中的“兄弟”,2014年4月1日的停伐令执行时,他和无数的战友一样,平时不哭的老爷们都落泪了。就是在这种不舍和留恋中度过了一年。
边说边聊着我们就来到了他的菌房。一进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借着灯光看到室内一层层的木耳袋正在养成阶段,妻子和另一个亲戚正在忙碌着。如今一年下来,王宝江除3晌地能收入1万来元以外,采山、种木耳、打松果、营林抚育还会挣1万多元,经营所里还有工资,妻子也有一定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4万来元是手掐把拿。如今留在林场里的老采伐工们也都象他一样过着恬静的生活。
一周年采访中,我们又走进了另一位伐木工黄亚林的家。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原来在木材生产中当驾驶员的儿子黄志刚已经走上外出务工路。留在家乡的黄亚林象王宝江一样靠采山等挣点1万多元钱,擅常手工的儿媳妇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上万元。另外经营所还重点帮扶了一晌大豆地,日子过的却也幸福。
采访中了解到,停伐让林区人失去了一条“挣钱道”,但不甘沉默,大胆创新的绥棱在探索中开辟了多条创业路、转型路、增收路……
转型 风声水起
“林区工人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停伐了,咱不能让他们没有饭吃,林业局、林场要想尽一切办法,全面转型,不能亏上了大伙。”林业局局长邓士君在转型发展大会上动情的说道。
在局党委、林业局搭建的外出劳务、发展多种经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分流上岗等等多条就业路的指引下,时光的指针飞快拔到了2015。盘点停伐一年中,绥棱林业局原以木材生产为主业的林场转型取得的成果:东股流林场绿化树苗栽植、张家湾梅花鹿养殖、五道河农场森林鸡养殖、西北河经营所莱茵饿、八一林场的菜葫芦、跃进林场的养蜂业、张家湾农场的野猪养殖等等风声水起,2014年绥棱局林下特色种植5,000多亩,特色养殖10,000头(只),养蜂5,640箱,林蛙养殖面积14,500公顷,河蟹、鱼养殖水面5,400亩。
涌现出了张家湾农场、五四林场、五道河农场等一大批转型发展先进典型群体和转型项目。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0:49:21调整为32:43:25。
停伐后,昔日围绕冬运木材生产为主要工作项目的贮木场、森铁处、检验科、检尺大队等单位和部门,绥棱林业局采取针对部分特困及无劳动能力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部分分流到市政管理处、林产工业厂家、外出务工、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等多条途径,让大家有业可业、有业可创,在创业中实现增收。
如今绥棱社会稳定,家家生活得幸福,人人都吃得饱,穿得暖。
停伐路上,绥棱人收获了信心和希望。
未来 精神抖擞
四月的春风,吹进林区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吹开了沉睡的树苞、小草,吹醒了冬眠的黑土地,吹出了绥棱人加快发展、转型向上的精气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张家湾野猪养殖基地选址工作已经进入实地测量、资金统计阶段;西北河莱茵鹅扩大养殖计划四月末将正式开始;德志木业有限公司正在迅速研发新产品、主动研究突围方案……”绥棱林业局春节上班后召开的第三次党政班子联席扩大会议上,大家科学有序、条理清晰的汇报着。
春节刚刚恢复到岗,绥棱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就召开了会议,随即召开全局机关、基层单位会议对今年的工作,层层进行部署、落实、推进,三月的绥棱处处吹响了“转型发展、必须转型、在全局率先吹响了发展的号角”。
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三个方向上转型。
2015年初绥棱局职代会上通过的计划建立标准化的山野猪养殖场;种植绿化大苗300亩;种植结构调整6万亩;实施农业种植“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十个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十个农业种植年收入超百万现代农业经营合作社,建设十个农业种植总收入超二千万元的林场……的目标仍然在绥棱上空回响,鼓舞和激励着6万林区人转型发展创业的热情。
踏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绥棱人,正发扬老一辈人的勇敢、乐观、创新、勤劳、博爱的优良传统和精气神,在春天里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