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33万人清明小长假出行祭扫 17天未发生安全事故
2015-04-06 18:38:5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包海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6日(记者 包海多)雨雪交融中,冰城迎来清明祭扫高峰。今年是我国将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的第8个年头,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祭祀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慎终追远的日子。这个清明节,哈尔滨市民通过更多样、更新颖、更文明、更时尚的方式祭奠逝者、悼念故人。6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殡葬管理部门了解到,清明节小长假三天,哈尔滨市各殡仪馆和公墓共接待清明祭扫334100人次,车辆62230台次,与去年清明小长假(去年4月5、6、7日)相比,祭扫市民增加72670人次、车辆增加15900台次。

皇山公墓爱心服务台为祭扫市民提供手机充电等物品。 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据统计,从3月21日至4月6日,哈尔滨市整个清明节期间,共接待祭扫市民131万多人次、车辆257000多台次,较去年同期祭扫市民减少35000余人次,车辆却增加1万多台次。祭扫集中接待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连续两周来,主动错时错峰祭扫的市民越来越多,鲜花、音乐、祭思卡、黄丝带、微信等文明祭扫方式成为主流,市民祭扫更趋于理性。全市文明祭祀比例进一步增大,焚烧冥纸现象明显减少,各殡葬场馆和墓区秩序井然。

  平安

  集中接待期未发生安全事故

  3月21日至4月6日共17天为哈尔滨市殡葬管理部门确定的清明祭扫集中接待期。据统计,截至6日接待期结束,哈尔滨市哈平路殡仪馆、向阳山革命公墓、天河园殡仪馆和皇山公墓、金山公墓、平房和松北殡仪中心等7个主要祭扫接待场馆,共接待祭扫市民约1310160人次,比去年减少2.6%左右;车辆257705台次,增加4.1%左右。其中,清明小长假三天,祭扫人数逐日回落。哈尔滨市7个殡仪场馆、墓区共接待祭扫市民334100人次、车辆62230台次。

市民将写好祝福语的黄丝带挂在松枝上。 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据介绍,为全力实现平安清明的目标,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了由14个部门组成的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公安、消防、120、森警、志愿者等各行业派驻人员进驻场馆服务,市属7个主要祭扫场所实行网格化管理,所有部门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做到万无一失。在向阳山革命公墓,工作人员首次为祭扫市民设立专门点香处,最大限度减少火灾隐患发生。

  据了解,哈尔滨市市民多习惯在清明节前祭扫,选在清明假期祭扫的市民,多为上班族和清明小长假期间外地回哈市民。

  “今年清明祭扫集中接待期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28日、29日和4月4日、5日,错时错峰祭扫的观念深入人心,整个接待期未发生大面积车辆拥堵、踩踏、治安及火灾等事故,祭扫秩序井然。虽然小长假三天祭扫人数较往年有所增长,但由于疏导及时,管理得当,秩序却明显好于往年。”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所长常利平介绍,今年哈尔滨市清明祭扫集中接待期也是17天,人流车流相对更为平均分散,错时错峰引导效果明显,使祭扫工作压力有所缓解。

市民向祭祀墙上挂贴千纸鹤和黄丝带。 东北网记者 包海多 摄


  文明

  低碳、环保祭扫成绝对主流

  摆上一束鲜花、点首亲人生前喜爱的歌曲、写下一篇思念的祭文、慢慢擦拭逝去亲人墓碑……清明小长假三天,记者兵分几路走访多家殡仪馆和公墓,发现大多数市民用鲜花、音乐、祭思卡等绿色简约文明的祭扫方式取代了焚烧纸钱的旧习,各大墓园里安静肃穆、秩序井然。通往墓园的道路也较为通畅,没有出现长时间的拥堵。“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应对清明节的祭扫高峰,今年清明节当天祭扫的市民虽然很多,但祭扫活动却十分有序。”金山公墓工作人员介绍。

  “爸爸,特别想吃您做的鸡脖子、土豆丝、疙瘩汤,但现在这种想法已不再现实,只愿来世还做您的女儿——爱女”……在皇山公墓设置的“天堂信箱”祭思板上,粘贴的张张祭思卡写满了浓浓的爱寄往天堂;在哈平路殡仪馆,不少市民排队在桌前深情填写对逝去亲人的感怀和思念,“清明多缅怀,有些人有些爱,当我们懂得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逝去的虽然回不来,但请珍惜现在……”;在今年新设置的黄丝带祭祀墙上也挂满了千纸鹤和黄丝带,不少市民将写好祝福语的黄丝带挂在松枝上,用以纪念逝去的亲人;音乐点歌台前,《父亲》、《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一路上有你》等歌曲成了点播热门,在歌声中思念亲人也成了市民的主动选择。4月4、5日两天约有近200人次参与点歌。

  “清扫一下墓碑,系上一条黄丝带,就足以表达情意了,既不浪费又环保。骑车也挺好,不耽误祭扫时间,还能健身。”4月4日,从市区一路骑自行车赶到皇山公墓祭奠逝去亲人的王先生如是说。皇山公墓主任李赞介绍,今年墓区使用鲜花祭奠的明显增多,但更有不少市民选择小束鲜花以更节俭的方式祭奠亲人。

  从3月28日进入清明祭扫高峰起,到清明节小长假的10天里,记者在各殡仪馆、墓区对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转变传统观念,鲜花、音乐、卡片、黄丝带等文明祭扫方式成为绝对主流。

  据统计,清明祭扫期间,哈平、向阳山、天河园、皇山4处殡仪服务场所和中央大街等处设置的天堂信箱收到的“祭思卡”就近万张。另外哈尔滨市5处主要殡仪服务场所销售鲜花超过2万枝。

  暖心

  多部门联手志愿服务最重细节

  为了方便群众祭扫,今年哈尔滨市殡葬管理部门在清明节祭扫集中服务期内,推出众多便民服务项目,主打“暖心牌”。从21日周六开始,殡葬管理部门干部职工提前上岗,上班时间提前到早6时,全员深入一线,主要祭扫馆区和墓区均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和共青团爱心便民服务台,为市民免费提供多种药品、维修工具,免费为市民提供粘碑、换锁等服务。同时还免费为市民提供扫帚、水桶、铁锹、祭悼桌等祭扫工具,供市民使用。

  在皇山公墓设立的爱心服务台前,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还贴心地提供了手机充电服务,各式充电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气温低,手机电池电量消耗快,所以今年特别想到并提供了这项服务。小长假三天里,爱心服务台为7位前来祭扫的市民提供了充电服务。

  为尽可能缩短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各殡仪馆均增设收费窗口,同时还为年老、体弱、残疾人开设人性化窗口,提供优先服务。皇山公墓、金山公墓在祭扫高峰连续十天开设免费接站车。3月31日,免费祭扫班车接待了一位74岁老人。当车辆达到皇山公墓时,老人发现坐错了地方,原来自己要去向阳山革命公墓祭祀亲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自驾私家车将老人送往目的地。

  4月2日下午1时许,年迈的姐妹两人来到皇山公墓祭奠亲人,返程时来到办公大厅询问回到市内的公交车线路,公墓党员王云伟看到两位老人蹒跚的背影,主动开车将老人们送到332路公交车终点站。老人们连声感谢,交口称赞工作人员的服务很贴心。

  另外在向阳山革命公墓和皇上公墓,记者留意到,在馆内和墓区,都新增了不少温馨提示标识,有的为交通指示路牌,有的是安全提醒小贴士,这为前来祭扫的市民提供了不少便利。不少市民表示,提示牌十分实用暖心,祭扫结束后,在墓区也十分愿意配合工作人员将所有祭扫用品带走,共同维护墓区整洁环境。

  受推崇

  明年海葬预约请提前致电963913

  今年3月中旬,哈尔滨市举行海葬活动的消息发布后,殡葬服务热线963913就每天响个不停,平均一天有近百名市民咨询。到目前为止,今年第十五次海葬报名名额已满,并将创下哈尔滨市2009年开始举行海葬以来参加人数和抛撒骨灰份数的新高。第十五次海葬将于本月18日在大连举行,53个家庭的131名亲属将送别100位逝去亲人。

  哈尔滨市殡葬服务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市民需要参加海葬,可随时拨打963913进行咨询或报名登记,明年清明节前后将根据登记预约情况,继续安排海葬活动。

  让清明更“清明”

  清明节,顾名思义,清明洁净,我们也应过一个“清明”的清明节。

  清明节提倡低碳、环保、绿色。祭祀的本意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它需要一个形式,但不必过于讲求形式:香烟缭绕、大烧纸钱污染了空气,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那些讲究排场、粗俗愚昧的祭祀行为更是大煞文明城市的风景。相比之下,鲜花一束也能寄托哀思,黄丝带一条也能追忆先人,网上祭扫更是遥祭先人的合理选择。

  清明节,无论祭祀还是踏青,出门必不可少,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也反映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开私家车看上去方便,可是人人都图方便,结果是拥堵一年赛过一年。能不能坐公交?能不能拼车?能不能骑自行车,不误事又锻炼了身体?能不能做好计划错峰出行?只要愿意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清明节,不仅要心怀对先人的思念,进行祭扫,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走出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既能清心明志,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风俗的有效传承。

  过一个“清明”的清明节,也许我们会更懂得尊重逝者、尊重自然。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