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这些街路是闯关东人“闯”出来的 汉字片源自兄弟名字
2015-04-07 07:38:51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杨雪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7日讯 哈尔滨是一座著名的移民城市,国外的、关内的移民都曾在这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在本次地名普查中专家发现,外来人来到哈尔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还使本是荒芜之地的哈尔滨逐渐形成村落、商埠、港口和居住区,最终形成了城市。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闯关东。随着时间的推移,闯关东的历史不仅融入这个城市,也深深留在哈市一些街路的路牌上。汉字片(6条街路)、丰润街、东莱街和太莱街这9条街路的名字由来均与闯关东有关。

  汉字片:来源于闯关东兄弟的名字

  南岗区哈工大、西大直街、和兴路、老动物园合围区域,是位于南岗区中部的老城区,这里是大片居民区,以上世纪末建起的单位福利分房为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大片居住聚集区里,6条与闯关东有关的街路就散落其中。

  汉广街,贯通和兴路与紧邻哈工大的桥东街,是这片区域中的交通要道。在街路两侧,还有“闯关东大锅炖”等饭店。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这里的老居民对闯关东的故事仍然记忆深刻。居民李国祥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就是从山东“闯”来的,后来在这里工作、安家,当时就在汉广街上的一家典当行做账房先生,“爷爷曾经跟我讲,这片儿是他们一起来的山东移民集居的地方。”

  李国祥所说的“这片儿”就是指汉字片:汉胜街、汉兴街和汉元街都与汉广街平行,汉祥街和汉阳街与汉广街相交,它们依次分布在密集的居民区中。地名专家告诉记者,汉字片的6条街路均形成于1915年,1925年正式命名。当时汉字片是哈市的移民集聚区,这里商铺众多,交易频繁,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商贸中心,所以在命名街路时,也以当时闯关东来此居住的八户子弟的名字而命名,其中选取祥、阳、兴、胜、元、广,前面配“汉”字牵头而最终成为街路名。

  丰润街:饭店老板大多来自河北丰润县

  外地移民来关内谋生的同时,也把家乡的习俗带到这里,饮食就是其中之一。在老字号、老商铺云集的道外区,有一条与闯关东老乡有关的街路——丰润街。之所以叫做丰润街,是因为这条街路开饭店的老板有不少是从河北省丰润县闯关东来到哈尔滨的。

  省地名档案馆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早年闯关东来道外谋生的山东、河北人大多定居于此,再加上众多中外商贾在此做买卖,各色的客栈、饭馆便应运而生。由于丰润街上的饭店和小吃摊比较集中,故当时被人们称为“饭馆街”。1913年,这条街被正式命名为丰润街。

  东莱街、太莱街:因山东莱芜移民多得名

  道外区东莱街和太莱街相隔不远,名字的来历也相近。地名专家告诉记者,东莱街形成于1916年,因山东省莱芜籍移民居住户在这里聚集居住,故命名街路为“东莱”,即山东莱芜的简称。而太莱街同样是因为从太原、莱芜移民而来的居住户聚集而得名。

  太莱街因为城市改造,街路已经比原来消失不少,但是名字从命名至今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链接】为什么当年来关东要说“闯”?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入关以后,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因此颁布禁关令。顺治开始,分段修千余公里篱笆墙——“柳条边”,也叫满洲长城。到关东谋生,是犯罪的事。冒着生命危险谋生,自然要“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打开虚掩的大门,正式向流民敞开。伴随着关东地区的逐渐开放,大量流民迁移,使东北终于成为一个“移民社会”。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闯关东前后,进入哈尔滨的移民中山东籍超过了半数,这也让哈尔滨城市中的部分街路留下了“山东老家”的印迹。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