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王海江 记者许俊鹏) 日前,省扶贫办启动“百社千企万人”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省将完成5万人培训就业,实现助学资助全覆盖,帮助贫困户“拔穷根”。
本次行动以提高扶贫开发贫困户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目标,落实政府推动、培训资助、企业吸纳协同机制,实现每年“万人培训、万人就业、万户脱贫”的工作目标。行动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训为基础,以对接为平台,以就业为目的工作路径,实现由注重培训向注重助学、就业并重的转变,通过政府推动、培训资助、合作社吸纳、企业捐岗等多种形式,推动贫困户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要做好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院校的生活补助全覆盖工作,使他们通过2~3年的职业教育培训,掌握一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方案按照扶贫培训资金测算到县、扶贫培训形式下放到县、扶贫培训责任落实到县、扶贫培训转移就业任务分解到县的原则,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劳务输出的定向培训,落实“百社千企万人”就业扶贫三年行动培训转移任务。
为确保“百社千企万人”行动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省扶贫办与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的通知》确定的扶贫培训补助标准,教育资助为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国内企业定向培训时间必须10天以上,每天每人补助25元,最高补助标准1500元;国外劳务输出培训时间必须80天以上,最高补助标准2000元。
省扶贫办要求,进一步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就学、就业等情况开展入村入户调查,了解掌握需求状况,落实精准措施。围绕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等方式,加强贫困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建立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机制。同时,建立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基础数据库,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利用我省大力实施“五大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依托驻地企业、园区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发就业岗位,采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带动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带动转移就业、对口劳务协作带动转移就业、劳务能人带动转移就业、维权保障助推转移就业等模式,促进贫困户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就业增收,加快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