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讯 他原本是黑龙江省尚志市长寿乡新华村桦树甸子屯的一个农家孩子,因跟随当养路工的父亲上了几天路,就把这辈子要当一名养路工当成了自己的梦想。15岁那年,他执着地接过父亲那把比他还高半头的铁锹,开始了披星戴月饱受风霜雨雪,用生命去圆人生梦想,一干就是三十三年,先后荣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龙江好人、黑龙江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感动交通十大人物提名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2014年10月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第二届“铁人式职工”光荣称号的尚志市公路管理站铁通工区道班长金宝林。
一、养路铁人
在尚志市公路管理站,金宝林是大伙公认的“铁人”。1983年初夏,因工作需要,金宝林父亲金文海调离养路段到粮食部门工作。空出的岗位谁来接?正在工区领导研究人选的时候,年仅15岁的金宝林扛着父亲使用的铁锹出现在领导面前,坚决地说:我接!
面对这个虎头虎脑半大孩子,几年来从领导到工友都不陌生。因为,金宝林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受文革影响,都没好好上学,很多十几岁的孩子辍学后,不是被生产队分到“老头组”当了半拉子劳动力,就是混迹社会当了“二流子”。而金宝林和他们不同,辍学后在家干完家务,就跟着父亲在公路上帮着干活,一招一式与大人们不相上下,两年下来,人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大男孩。所以,当金宝林提出要接父亲班的时候,在场的人都默许了。期间,当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个穿梭于荒山峻岭即孤寂又艰苦的工作时,他说:我觉得养路很光荣,当一名养路工,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这句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对着金宝林点下了头。从此,养路段的临时工花名册上,有了金宝林的名字,他被分配到离家17公里的六合工区。
15岁时的这句话,成为金宝林一辈子的誓言。
为照顾金宝林,工区将路况较好的一段公路分给他养护。半年下来,领导发现,金宝林早起晚归把自己分担路段养护的比许多广场还要平坦,路边的树也休整的宛若园林一般,还从山野移植来一些野花种在路边,行人和车辆路过这一路段,简直就像徜徉于仙境。于是,金宝林分担的路段,成为全工区的标杆路段。
半年后,金宝林发现工区内一些路段翻浆、水毁严重,个别身体不好的工友养护起来实在力不从心。于是主动请缨:将自己调到最艰苦的路段去!
面对这个还不满16岁的大男孩,工区领导实在不忍心答应他的请求。但是,面对那些翻浆、水毁严重的路面和金宝林固执的眼神,领导只好狠着心应了下来。没想到,两个月后,那段路又神奇地变成了标杆路段,迎来了过往行人和司机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这时,金宝林再次提出调动,调动后所分担路段又成为标杆路段……于是,金宝林被工友们一致誉为公路“铁人”。一年后,作为临时工的公路“铁人”,被选为六合道班班长,当领导宣布完任命,握住金宝林铁榔头一样的双手时,语噎了好一会儿,说:这个班长,是你用一年的时间和这两手老茧换来的啊,你够格!
一年后,从未得过任何荣誉的六合道班,终于夺得“先进道班”的锦旗,直到现在,这面锦旗仍然挂在墙上,未被其他道班夺去。
1985年春,一纸调令,将金宝林从刚刚获得“先进道班”的六合道班调到了南平道班。对这个命令,六合道班的工友意见非常大:南平道班管的路还能算路吗?老百姓说它是“吓死手扶、愁死链轨、陷住吉普、颠飞三轮”的破道,居然让你去遭罪!听我们的,不去!
去!金宝林毅然决然地说:咱养路工人,就是那块铺路的石头,哪里需要就要铺在哪里,组织上信任我,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干出个样来。
当天,他带领工友以步为尺,认真查找病害的根源,虚心问计于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养路工,用理论渗透经验、用经验结合实际,起早摸黑、苦干实干,路况一天比一天好,路容一天比一天美,一年后,人们再次向金宝林树起了大拇指。1987年,金宝林被破例转为正式工人。
在南平,金宝林在收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许的同时,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经人介绍,他与尚志集成材厂的女工蒋淑焕从相识到相知步入了新婚殿堂,而他们的洞房,却是道班一间闲置的库房。几年后,因集成材厂不景气蒋淑焕下岗,蒋淑焕没有在城里找工作或做买卖,而是做出了和当年金宝林一样的选择,穿上了橙色的标志服,拿起了比她还高的大铁锹,成为了一名季节性养路工。
新婚第二天,他就带着工友正常出工,连三天的婚假都没有休满;儿子出生,初为人父的喜悦没能阻止他出工的脚步,他连一天月子都没侍候;儿子会走了,妻子有事外出,他便把儿子放在路边独自玩耍,好几次差点被车撞倒……许多时候,儿子不解地问妈妈:爸爸为啥那么忙啊?蒋淑焕叹口气:你爸就是吃苦的命。他这辈子,只有到累死的时候,才是他真正傻眼的时候……一天,金宝林带着工友到砂石厂打砂石料,打炮眼的时候,金宝林又像往常一样握起了铁钎子。因为,这个工种太危险,抡大锤的工友手一偏,大锤不是打在握铁钎子工人的手上就是砸在胳膊上,轻则肿痛几日,重则骨折。所以,金宝林总是将这类活抢在自己手里,时间长了,金宝林却也掌握了一些对待危险的技巧。那天,无论金宝林技术有多高,也未能躲过落在他头上的致命一锤。起因是抡锤的工友在举起大锤的时候,脚底砂石松动身体失衡,大锤无情地砸在了金宝林头戴的安全帽上,安全帽碎了,金宝林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时,他已被工友抬到了山下,儿子哭着挣脱着从背他的工友身上下来,趴在金宝林身边,眼泪蹭了金宝林一脸,问了一句让金宝林至今仍在回味的话:爸爸,你这回总算傻眼了吧?
金宝林没有傻眼,休息了一会儿,强行带工友回到砂石厂,第二天继续奋战在南平公路上。二十多年过去了,讲起这段故事,金宝林总是憨憨地笑着摸脑袋:也没啥大事,就是刮风下雨的时候,疼。
1998年,在南平道班一切步入正轨,金宝林刚刚舒了一口气的时候,调动的命令再度下来,调他到龙王庙道班任班长。
接到这个命令,蒋淑焕哭了:咋就不能让你轻松几年呢?
不能去啊!工友们阻拦:司机路过咱南平,从驾驶室里伸出的是大拇指;路过龙王庙,从驾驶室里吐出的是唾沫星子啊!
领导对金宝林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也不想调动你呀,可是……
行李我早已打好了!金宝林憨厚地笑着: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感谢组织。
当时,龙王庙道班所辖的路段,境况比金宝林刚到南平时还要糟,因属尚志最低区域,翻浆坑比大战后的炮弹坑还要多,水毁严重,每天都有车翻车陷情况,司机急了,就骂养路工,养路工急了,就与司机对骂,每天事故频发殴斗不断,几任班长都是挂冠而去,已到了无将可派的境地。
金宝林来了,目光就盯在了翻浆坑和水毁路段上。
翻浆坑多由坚硬垫层下的泥浆经过车轮反复碾压上涌形成,情况各异,想要彻底根治翻浆坑,只有刨开坚硬的垫层,挖净下面的泥浆,回填干爽的砂砾,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只能对付一个翻浆坑,稍微弱一点的,一天半处理一个,就会累的浑身酸软疼痛。金宝林到任后,起早贪晚,创造了两天处理三个翻浆坑的记录,按蒋淑焕的话说:那两年金宝林起得比公鸡都要早,睡得比夜猫子都要晚,手掌磨得比路面都要硬。有工友为他计算过,那一年,仅金宝林自己处理的翻浆坑达到400多个。也就在那一年,龙王庙路段一千多个翻浆坑彻底消失了踪迹。
水毁路段多由暴雨后山上下来的牤牛水冲毁路基形成,严重的公路拦腰斩断,轻点的也是垮塌一半。为根治水毁路段,金宝林因地制宜,采用砸桩法、石磊法、袋叠法护住路肩,没有大型机械,就带领工友采取车推人挑原始方式回填沙石。金宝林的举动,感动了当地群众和空车往返的司机,他们纷纷出人出车出力,填平了一百多处水毁路段。
一年过后,从过往车辆的车窗里,再度伸出了竖起的大拇指。
2012年,金宝林,这位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普通养路工,被破格任命为尚志市公路管理站铁通工区道班长,管辖60公里公路。
2013年冬,尚志市境内遭遇60年不遇的暴雪,为打通道路,金宝林三天两夜没回家,蒋淑焕数次没有打通电话,无奈找到站里领导,含着泪说:他干起活来不要命,我真怕他掉进雪窝或者睡在路边冻死了……找到他,给我个信儿,让我知道他还活着就行……蒋淑焕的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热泪。当金宝林被领导和工友扶回家时,铁通公路尚志段全线通车,过往司机和上级领导又向金宝林竖起了大拇指……
2014年11月4日,当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工会主席常福元为金宝林颁发“铁人式职工”奖杯时,金宝林抱着奖杯泪流满面,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后,工友问他:这么些年,你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也没见你哭过,今天这是咋的了?
金宝林说:这个奖杯上,是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它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向我们伸来的大拇指。有了这个大拇指,我们没有白挨累!
大拇指,是对这名公路铁人及其尚志全体工友的最高褒奖,它已高高地竖立在群众心坎上。
二、护路诸葛
金宝林虽然只有二年级文化,但却被同行称为“护路诸葛”。每到深秋、初春和冬季,金宝林都在自己住的工房窗台上放一矿泉水瓶装着的水,夜里无论几点起来,他都会第一时间捏一捏矿泉水瓶,发现结了冰碴,金宝林立即穿上衣服,顶着夜色装一车防滑料到事故多发地段,在结冰的路上撒上一层防滑料,确保车辆安全通过。
这看似有些土的办法,却是金宝林从一次次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因为尚志境内公路,多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密林、草丛、塔头甸子比比皆是,公路从中穿过,路表湿度大,每到深秋、初春和冬季,不同路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结冰,而有些结冰肉眼又很难发现,由此导致事故多发。一天早晨,金宝林在接到事故电话后,临出门随手拿起窗台上的一瓶矿泉水,边喝边往外跑时,突然发现,矿泉水已经结了一层细密的冰碴。这一发现让金宝林眼前一亮,从事故现场回来,金宝林就起早贪黑研究起窗台上的水跟路面结冰的关系,多少个夜晚和清晨,他按照水瓶里的水结冰程度,骑着自行车一次次跑到事故多发路面查看结冰程度,最终掌握了一套真实数据。近二十年来,他一直靠这个办法处理防滑路面,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让过往司机频频地向他伸出充满感激的大拇指,而这一发明,被工友称为“老金防滑法”。
在公路养护一线,金宝林类似这样的发明有很多。他在龙王庙道班大战翻浆坑之后,他自己虽然也疲惫到极点,但看到工友们满手血泡满身疲惫,他也从心底感到心疼。为此,一有闲余,金宝林就和工友研究处理翻浆坑最快捷、最省力的办法。最终,他和工友们发明了在翻浆坑打炮眼装炸药炸开坚硬垫层的方法,并通过一次次实验,掌握了方式方法,极大地加快了翻浆坑处理速度。后来,这个发明得到了广泛推广使用,直到机械处理翻浆坑问世后,这个发明才被取缔。这个发明,又被工友称为“老金炮崩法”。
金宝林管养的路段有几处过水路面,每逢暴雨,山洪淹没路面,许多司机因搞不清水深,不是错过了通过的最佳时间,就是唐突涉水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让过往车辆及时掌握水深程度,金宝林琢磨出了“过水路面水深指示桩”,自掏腰包买来油漆制作水深标识,将标识牢固地伫立在过水路面两侧,像一个个导引员,引导司机在山洪暴发时平安驶过,彻底消灭了过水路面事故。这就是在工友中广为流传的“老金水深标识法”。
金宝林在护路方面用尽了心,而在节约方面,也是出了名的“小诸葛”。一次,运料车坏了,修理过程中,一个螺丝怎么也拧不下来,修理工建议雇拖车拖到市里修。金宝林闻讯赶来,仔细观察完情况,发现只是螺丝严重脱扣,他便盯着螺丝琢磨了十几分钟,找来一个垫片和一个好螺丝帽,用力拧紧脱扣螺丝,然后用大扳子咬紧两个螺丝帽用力拧下,一个脱扣螺丝便顺顺当当卸了下来。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就为班里节约了几百元。
走进金宝林所在道班,由这个小诸葛用小聪明废物利用制作的工具有很多,只要是公家的东西,无论用的多旧、磨损多大,金宝林都有办法修了再用,工作服、手套、帽子、鞋更是缝了又逢补了又补,以至于站长邹吉房到金宝林所在道班检查部署工作时,看完金宝林的“设备”,心里酸酸的真诚地说:老金,不要太苛刻自己,只要为了工作,站里舍得给你花钱!
还是节约好。金宝林仍然是憨厚地说:新闻里习总书记号召咱们要节约,咱们就得响应啊!
邹吉房笑了:我不是鼓励你浪费啊!看你的穿着,实在让人心酸。过去,外界说咱们养路工“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打听打听是养路段的”,所以,咱们也要注意新世纪养路工人的形象啊!
从那次以后,金宝林在上岗的时候,才穿的好了一些,但每遇到沾水沾泥的活,金宝林仍然找出破旧工作服换上……
三、橙色亲人
60公里的铁通公路尚志段,是方正、延寿等地通往吉林、辽宁、天津、北京的直接途径,每天过往车辆不断。多年来,金宝林还被司机和周边群众誉为“橙色亲人”,用无私奉献精神,竖起了当代养路工人的文明形象。
“宝林就是我的亲兄弟,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这条命!”李先生是尚志市一名工商业主,2003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山洪漫上了公路,李先生从五常开车回来,因对这条路不太熟悉,小轿车开进洪水中,当小轿车飘起即将顺流而下的时候,金宝林闻讯赶来,舍身跳进洪水中稳住了车头。赶来的工友们也纷纷跳进洪水,小轿车周围呈现出一道橙色风景线,牢牢地护住了即将冲走的小轿车。2005年夏季,同一路段,辽宁省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再度陷入洪水中,金宝林赶到时,车也是飘了起来,在岸上,金宝林清楚地看到孩子在拼命呼救着挠车窗。危急时刻,金宝林再度奋不顾身地跳进洪水,用穿着橙色工作服的后背,牢牢地抵住车头……一家三口获救了,两个大人当即跪下向金宝林磕头谢救命之恩,而金宝林却累得瘫软在地,好久才站立起来,毅然拒绝对方送来的一叠人民币……当夜乃至每个下大雨的多个黑夜,金宝林总是冒雨来到该路段,顶着雨,用手电筒照明,警示过往车辆,以防夜间司机视线不清发生事故。因此,记不住或者不知道金宝林名字的,都亲切地称他“橙色亲人”。
“金宝林,就是我们的保护神!”尚志——五常客运业主张广评价起金宝林,用上了“保护神”这个神圣称谓。由于金宝林的守护,张广四台大客车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事故不说,平时坏在路上,只要找到金宝林,金宝林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为其解决困难。为此,张广为金宝林和他的全体员工颁发了“铁通工区免费乘车卡”,在他的影响下,尚志——五常所有客车都认可这张“铁通工区免费乘车卡”,只要在路上见到行走的橙色工作服,司机都会停车请工人免费搭乘。
33年风里来雨里去,金宝林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平时,风湿性关节炎犯了,关节疼痛的钻心刺骨,他咬紧牙关,背过身去吞下几片去痛片;多年的胃病发作了,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淌,他弯腰躬背,又吞下几片去痛片,从不舍得去医院或者买些好药好好治治。但是,对工友、对乡亲,他却毫不吝啬。
老员工张庆江无儿无女。工作时,一直吃住在道班,退休了,身体又不好,老人没有地方去,眼巴巴地看金宝林。金宝林对张庆江说:张叔,你为咱道班干了大半辈子,不容易。今后,就由我和淑焕照顾你下半辈子。
从此,金宝林夫妇就像照顾自己老人一样照顾起了张庆江,一照顾就是十几年,老人病危期间,他喂药喂饭、端屎接尿,外人都把他当成了老人的亲儿子。
工友李希荣三个孩子都相继考上了大学,靠李希荣个人工资供养三个大学生,实在是难以为继,李希荣就想让其中一个下来打工缓解压力。金宝林知道后,立即制止了李希荣,开始三千、两千地帮助李希荣度过难关,如今,李希荣三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一个参加了工作,一个考上了研究生,一个考上了博士……说起金宝林,李希荣总是言语哽噎:如果没有宝林,就没有我三个孩子的锦绣前程……
2010年,金宝林当选为第33届哈市劳动模范,一次性得到8000元补助,金宝林用这笔钱又开始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龙王庙村村民李宝金因病痴呆,家庭十分困难,金宝林多次为其购买生活用品外,还利用工余时间帮他干农活,垫院子,李宝金每次看到金宝林,都笑呵呵地说:远远地看见橙色的衣服,就知道俺兄弟来了……
长寿乡双山屯王喜龙体弱多病,家里人口多,除了赡养年迈的父母,还要供养正在上大学的两个孩子。金宝林家里家外帮他干活的同时,过年还给买来大米、豆油、白面和猪后鞧,王喜龙一家只要一看到金宝林,哪怕仅隔一天,也如多日不见的亲人……金宝林的言行,感染了身边的工友,2014年,工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宝林志愿服务队”,常年服务于他们管养的路段和座落在铁通公路边上的尚志市敬老院,每逢下雪,金宝林和他的队员们总是天不亮就来到敬老院,清完雪再急忙赶到管养的路段去清雪;春节时,上级部门来慰问身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的金宝林,他把慰问金和年货全部送到了他们长期帮扶的困难户家中……有人估算过,33年金宝林帮助别人的财物累加起来,在尚志足够买一套两居室的漂亮房子,而他,直到目前,仍栖息于道班闲置的房子里,房无一间、地无一陇,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他却用一名普通养路工人的高尚情怀,在过往司机和群众中竖起了一座灿烂丰碑,铸就了一座辉煌的精神大厦……金宝林,33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的热情毫不吝惜地铺洒在无言的公路上,无怨无悔地去圆33年前那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