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2日讯 庆新社区,有对恩爱的老夫妻。他们,从不懂事的娃娃开始,一直到现在,69年没分开过。
大娘田秀兰说,现在一回忆起她和老伴的童年,脑海里就好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闪现。小时候,大娘也是假小子那伙的,和老伴上山打鸟,下河抓鱼,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后来,两人又结为夫妻,真是所谓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时光不饶人,现在,俩人都老了,但他们感情还是那样好,老两口总是相敬相爱,从没吵过闹过。田大娘的老伴叫孙道俭,今年71岁,田大娘今年69岁。他们老家在讷河,两家是东西院,俩人一起上小学、上初中。孙大爷从小就喜欢文艺,对一些乐器情有独钟,吹拉弹唱样样都会。
田大娘也爱文艺,爱唱爱跳的。结婚后,田大娘没事就缠着孙大爷,让他教自己唱歌、弹琴。每天晚饭后,两位年轻人在自己家小院里,欢乐地唱着弹着,美妙的歌声伴着琴声,传到附近的农家小院。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晚饭后,左邻右舍都上他们小院看热闹。田大娘说,那时不懂什么叫爱情,就知道自己离不开他了。
1964年,孙大爷当兵了,部队在辽宁。部队首长看孙大爷对乐器很精通,还能歌善舞,就把他留在了文工团,后来,又送他到沈阳音乐学院学习。三年毕业了,孙大爷又回到部队文工团。后来,田大娘也随军去了部队。部队经常下乡演出,每次演出,田大娘都跟去,就为了帮老伴拿乐器。孙大爷经常得奖,得一次奖,给一个毛主席纪念章。那个年代,毛主席纪念章比什么都珍贵。
孙大爷当了6年兵,1970年才转业分到大庆。因孙大爷是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又多才多艺,哪个单位或剧院演出,都请孙大爷出山。就连西哈努克亲王来大庆,领导也要求他去演出。那时,在采油一厂地宫门,排练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孙大爷的才艺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后来,他又被调到二十八中,当起了音乐老师。田大娘说,翻开采油六厂的历史史册,都有“孙道俭”的名字。那时,采油六厂一片荒凉,工人都没房子住,住牛棚,搭一铺大炕,中间拉个帘就住一家,生活特别艰苦。孙大爷带领大家,起早贪黑盖房子,是工人心中的楷模,还多次上过电视。田大娘说,从小到大,自己一直没离开过老伴。
1970年,田大爷被分到大庆,她也来了,在家属队干活。俩人都上班,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下班回来,两口子抢着做饭做家务。这么多年来,老两口从没红过脸。社区网格员许艳辉说,田大娘还很有爱心,是社区志愿者,社区有事,给信马上就到。田大娘还经常看望一些高龄老人,老人需要什么,她就从自己家给拿。田大娘说,每帮助别人做一件事,心里就非常高兴。她每天脑海里想的都是,谁还有困难,谁还需要帮助。
如今,田大娘虽然快70岁了,但身体很好,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都打得很标准。社区搞活动演节目,田大娘都参加。没事时,老两口一个伴奏一个唱,左邻右舍都羡慕他们这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妻。老两口有两个儿子,都很孝顺,他们对儿媳妇也好。俩儿媳逢人便说,公婆对她们,就像自己的亲爹妈一样。这么个幸福和睦的家庭,真是太让人羡慕了,谁想过得跟他们一样,就去取取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