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探访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淹没在繁华中的别致与优雅
2015-04-12 12:10: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栾微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2日讯 (记者 栾微 白林鹤) 近日,我省明确2015年城乡规划工作要点,提出突出文明发展理念,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起草《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条例》,传承历史,提升规划建设文化品味。

俄国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俄国领事馆旧址大厅。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俄国领事馆旧址内的木门。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俄国领事馆旧址内建于1901年的转门。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俄国领事馆旧址正门两侧的雕塑。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在省城哈尔滨,有这样一群历史建筑,它们为哈尔滨带来了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以及商业,这便是20多个国家在设立的领事馆。光阴似箭,一些领事馆建筑已有百年历史。时至今日,这些领事馆建筑中有一些在历史的流转中被拆迁或损毁,现存的领事馆旧址建筑仅有14处,其中南岗区有11处(法国领事馆旧址因存在争议未被计入),虽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但仍然掩饰不住它们的别致和优雅。本网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散落在城市繁华中的各领事馆旧址,拼凑记忆里的老哈尔滨。

英国领事馆旧址旧窗户上倒映着今日城市的繁华。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英国领事馆旧址一侧。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英国领事馆旧址

  坐落在南岗区红军街69号的三层小楼建于1919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为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如果不是细看小楼精雕细琢的细节,你很难想象这座小楼已有百年历史。尽管外表保留了原貌,但是内部已经经历了数次装修后早已看不出这是一座历史建筑。据了解,这个领事馆做过各种用途,以前经营过饭店,近年来一直都是出租。该建筑内的一些房间内还设有暗道可内外互通。据传当时地下室还可直通哈尔滨火车站,但后来则被阻断。


意大利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意大利领事馆旧址

  这个小黄楼始建于1919年的意大利领事馆旧址,虽然历经近百年的风吹日晒,如今依然保存完好,优美典雅地伫立在喧闹的都市中。作家阿成曾这样描述这座小洋楼,“它体现了意大利城堡式建筑风格,集瞭望性、封闭性、神秘性于一体。”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座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八角形的外墙,一层一层向上叠加,直到三层为一个八角形的阁楼,让人觉得精巧而不沉闷。绕楼一圈,外墙的精美浮雕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三楼阳台墙柱的半身美女裸胸雕像,楚楚动人。从墙面多处都出现过的1919纹饰,可以推测出这座建筑的建造年份。


原苏联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原苏联领事馆旧址外围墙大门。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原苏联驻总领事馆旧址

  这座坐落于耀景街22号的百年历史建筑,从少年走向期颐,由青春步入沧桑,曾经的喧嚣变成了孤寂,似乎被人渐渐淡忘。这所见证了哈尔滨成长的院落,注定不会被人遗忘。


德国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德国领事馆旧址墙壁上的装饰物。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德国领事馆旧址

  位于哈市南岗区阿什河街与花园街拐角处的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这里不少人习惯叫它“大灰楼”。这是一个二楼带半地下的楼房,坐落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操场的一隅,这座整体以灰色为主色的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的力量。该建筑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属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这点不难从大灰楼的长方形窗户和墙面的立柱看出端倪。


葡萄牙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葡萄牙领事馆旧址外楼梯。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葡萄牙领事馆旧址

  砖木结构,造型精美,花纹流畅,优雅别致,在阿什河街37号就有这样的一个仿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老建筑,它会让你想起那些消失的旧时光,而从小楼里传来省委一幼的孩子们阵阵的欢声笑语让你早就忘了这里曾是葡萄牙驻哈尔滨领事馆,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子。它建于1912年,曾是著名犹太商人列昂季•斯基德尔斯基的私人宅邸,1921年初,葡萄牙驻哈尔滨领事馆成立后,所罗门•斯基德尔斯基出任领事,馆址就设在这里。


日本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日本领事馆旧址外墙。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日本领事馆旧址

  位于红军街108号的二层黄色小楼,如今是哈尔滨铁路外经贸公司。很多人不会想到,在七八十年前,这座造型精美的小楼先后担当过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和日本总领事馆。


居民大院内的美国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内保留着建设之初的木质窗台。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内保留着原有地面方砖。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内楼梯护栏。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内破损的楼梯台阶。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室内楼梯还保存着原貌。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外楼梯台阶。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在居民大院内美国领事馆旧址显得那么的不同。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美国领事馆旧址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89号,有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小楼,它是当年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建于1907年1月21日。这栋小楼规模不大,与旁边的高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走在大直街上,稍不留意,就会从它面前匆匆而过,不了解它的身世,很难与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联系在一起。


丹麦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丹麦领事馆旧址

  和其它领事馆一样,丹麦领事馆旧址也伫立在繁华的商业区,在道里区田地街91号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它的精彩。这栋折中主义的砖混结构米黄色二层小楼,墨绿色大门,宽敞明亮的展厅,现代化的展室,昔日领事馆如今已成为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图书馆、住宅、办公楼、卫生间、壁炉、小花园、凉台,设计建造小巧精美。丹麦人还在大院子里建一座中国古典式凉亭。如今,除了保留楼梯栏杆上的铁艺雕饰和丹麦领事馆的墙体外,丹麦领事馆旧址内部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捷克领事馆旧址。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捷克领事馆旧址侧门。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捷克领事馆旧址全貌。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捷克领事馆旧址外景。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捷克领事馆旧址外墙。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原为捷克领事馆领事住宅。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捷克领事馆旧址

  “大鹰楼”因楼体上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鹰而得名,更多的人记住了它现在的名字,淡忘了曾经的历史,它是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旧址。振翅欲飞的大鹰、考究的浮雕、宽敞的阳台、精美的壁炉……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哈尔滨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这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已然不见了往日的辉煌,但是残存的印迹无声地提醒着人们曾经的历史。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