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4月14日,记者从市心理卫生中心了解到,进入春季以来,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加,门诊量比其他季节多出3成。据医生讲,每年的三四月份,“两症”患者都会达到一个高峰。
现象抑郁症导致胃总疼
“胃疼越来越严重了,死的心都有了。”在心理咨询室,付先生向心理医生讲述着看病的经历。
付先生说,他今年44岁,一年前,就有了胃疼的毛病。当时以为是普通的胃病,可后来,越来越严重,他也不敢吃太多的饭,体重直线下降。为此,他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付先生有轻微胃炎,吃点药就可以控制。
回家后,付先生每天都按时吃药,可胃疼始终没有好转,并且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付先生又到哈尔滨的医院进行检查,可检查结果和大庆的诊断一样。医生见付先生这种情况,建议他去心理医院看看。
随后,在心理医院,付先生做了心理测试,付先生有重度抑郁症,主要表现在躯体疼痛上,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
分析“两症”高发期成因
据心理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保健调适单元主任任凯告诉记者,从3月15日至今,儿童就诊达150人,电话咨询的60多人。而老年人、成年人就诊率与同期相比也明显上升。任主任告诉记者,“两症”患者越来越多,病人心情沉重,高兴不起来,度日如年。
焦虑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心因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心烦、担心、恐惧、遇事好发火。第二种就是躯体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失眠、疼痛、坐立不安、游走性的不适。
“春季是大多数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出现这一情况主要由三大原因造成——春季的季节特点、工作压力和个体的心理素质。”任主任说,春季气压不稳,多变的天气易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出现异常,从而引发抑郁症。
调查患者不同年龄段都有
哪些人容易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呢?
任主任说,就目前的就诊人群来看,分三个年龄段,第一个年龄段是15岁—18岁之间,以中高考学生为主。他们学习压力大,又处在青春期,容易产生焦虑症。
第二个年龄段是40—50岁的妇女。因为生活负担重,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第三个年龄段是65—70岁之间的老人。他们逐渐退出社会舞台,心理感受也同样在变化,孤独、固执、敏感、多疑,诸多因素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女性患有“两症”的比例大于男性。而男性一旦发病就很严重,治愈率小于女性。
建议充足睡眠保证运动
“抑郁症应及时接受治疗。”任主任说。睡眠充足多休息,每天保证30分钟左右的运动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情绪。学会倾诉,是较为有效的早期应对方式。还可以吃巧克力等零食,缓解焦虑。也可以通过购物、运动等解压方式放松心情,但不可过度依赖。
“除了自身预防外,家人和社会都要正确对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这也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关键。当下‘有色眼镜’往往让部分患者无法顺利回归社会,这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任主任最后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