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月22日讯 18日,本报报道的《火热“餐饮大篷车”有吃有喝没安全》一文,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市民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自己家附近也有此类“餐饮大篷车”。对此,哈市交警、食药监、城管部门都表示将进行严查。社会学者则表示,对“大篷车”可以合理疏导让其成为一种特色经营模式。
19日,哈市市民卢女士给本报来电称,她家南岗区测绘路附近也有“餐饮大篷车”。“我家楼下的人行道上,常年停着一辆大客车,白天里面制作凉皮和面筋,给附近的学校学生送外卖。”市民王先生表示,每天晚上9点多赶上学生放学时,这辆车的出现让道路拥堵不堪。此外,还有不少市民打来电话告诉记者,道里区三孔桥通达街附近、香坊区哈平路与三大动力路交口附近等多地,还有许多移动板房类的变形“餐饮大篷车”出没,多数都在售卖盒饭。
对此,哈市交警部门表示,对于长期占用人行道的可正常行驶的大客车,一旦发现将依法进行处罚。哈市食药监部门表示,此种餐饮经营行为均属于无证经营,且从业人员不具备健康证,在接下来的餐饮综合整治中,将着重检查。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贩卖蔬菜、水果等为主的各类占道商亭、车载房以及占用人行道设置的棚架等,我们发现一个,清理拆除一个。”该局指挥调度处处长赵刚表示:“餐饮大篷车”隐患的存在,需要交通、城市执法、食药监等部门联合起来,以建立综合整治办公室或类似方式联合执法。
“‘餐饮大篷车’的普遍存在,说明其有一定的社会需求,最好还是疏堵结合,让其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经营模式。”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表示,“如果一味将‘大篷车’取缔,既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让很多从业人员丢了饭碗。”曲文勇建议,可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牵头,将“餐饮大篷车”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经营范围,依附夜市或此类人群密集区,疏导其成为一种特色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