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男儿有泪无悔换战友餐桌丰盈 相国军“北极菜王”耕耘十一载
2015-04-23 08:39:1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志刚 邹德勇 程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23日讯 “儿啊!爸爸对不起你!”清明节这天,北极漠河某边防团四连附近的黑龙江畔,一位身材结实、脸色黝黑的汉子如雕像般久久伫立在江边,任泪水打湿戎装……他就是该团四连的四级军士长相国军,从2004年入伍至今11年,他没能亲自送别离世的第四位亲人是宝贝儿子。为了能让战士们四季都吃上新鲜的果蔬,他对家里亏欠了太多。他在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创造了高寒地区种植蔬菜品种和数量上的奇迹,被官兵亲切地称为“北极菜王”。


  十一载耕耘

  在高寒区工作和生活,吃菜是个大问题。漠河地区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种菜养殖都很困难。“种瓜不爬蔓,种豆不结角,养猪不长个,养鸡直掉毛”就是这里种养殖窘境的生动写照。2004年,刚满18岁的相国军从山东来到漠河北极村当兵,凭借自己在家务农的经验当上了连队的“大棚生产员”。“听说以前连队吃菜要到80公里外的县城买,官兵的餐桌上常年是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有的战士甚至因为长时间吃不上肉,营养不良,浑身乏力。所以这儿的大棚生产员是个重要工作,我要努力让战友们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腼腆的相国军低头回忆到。

  从此,相国军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大棚里。十一年来,每年年初他都会认真的制定一年的生产计划,在种植往年传统蔬菜品种的同时,还要尝试引进些新品种,甚至是南方菜。在北极种菜,常年的低温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相国军受东北烧火墙取暖的启发,在大棚里建立了“地火垄”,通过使用“地火垄”加热和棉被包裹的方法提高棚温,成功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香椿芽这种典型的南方植物,经过相国军反复查找资料研究和实践后也端上了战友们的餐桌。

  为提高蔬菜种植技术,每年休假他都绕道去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拜师学艺,研究出了“立体种植法”“瓜类掐须法”“地热育苗法”等技术,

  探索出一条高寒地区种植蔬菜的路子。近年来,他成功引进了“南菜北种”“洋菜中种”技术,改良了7个西红柿品种、5个西瓜品种,就连新疆的哈密瓜、山东的白梨瓜也被“嫁接”到北极村。每年,相国军的菜地和大棚都能为团里产果菜8000多公斤,极大丰富了官兵的餐桌。

  痛失爱子

  去年12月9日,正在连队大棚侍弄菜苗的相国军接到妻子李秀芳从山东莘县老家打来的电话,说才刚刚出生108天的儿子肺炎加重,让他赶快回去。得知情况的部队领导催促相国军赶快回家,可相国军却放不下棚里那些刚刚露头的菜苗,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战友明年开春的伙食。

  不幸的是,当晚8点,就传来了儿子夭折的消息。听到这个噩耗,相国军一时间懵了,他和妻子分居多年,快30岁才有了宝宝。儿子才刚刚三个月大,还没来得及好好抱抱他,没想到一场肺炎就把孩子带走了……相国军独自来到黑龙江畔,面向家的方向,这个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笑容的坚强军人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当兵11年,相国军的父亲、姥姥、大姨相继离世,他都没能守在亲人身边送最后一程。得知相国军的幼子夭折,连队领导想让相国军回家处理孩子的后事,却被相国军含泪摇头拒绝了。

  有爱相伴

  3月初,孩子的丧期过后,团里为相国军的妻子李秀芳购买了来探亲的车票。经过长途颠簸的李秀芳下车后却没看见相国军的身影,就向来接他的两名战士询问起来。“嫂子,你听我解释,班长他正在大棚研究新品种呢,抽不开身啊!”两名战士忐忑地带着李秀芳来到了大棚,找到了正满面愁容蹲在一片新苗前的相国军,李秀芳从包里拿出来两本书递给相国军:“这是我在老家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给你拿的书,好好看看吧……”

  有备而来的李秀芳不但带来了农业书籍,更带来不少种子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来到部队一个多月,李秀芳每天都陪着相国军扎在因施肥有刺鼻气味的大棚里。四连连长董文华得知后找到相国军,劝他带着李秀芳出去转转,好好休息休息。李秀芳却对董文华说:“连长,我了解国军,孩子没了,他比谁都难受。现在棚里的苗就像我俩的孩子,我们要是再照顾不好,心里就会更过意不去了。我没事儿,能在这儿陪着他,就挺好。”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董文华红了眼眶。11年来,凭着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干劲,相国军在漠河这片高寒禁区上不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种植奇迹。不但为部队节省了几十万元的伙食开支,更为部队官兵的健康合理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团和分区的“优秀士兵”,但相国军更看重的是要成为官兵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北极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