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潘下网
生活报4月23日讯 凌晨三点多,整个城市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年近六旬的老潘便已做好了出船的准备。戴好照明用的头灯,发动马达,向江心驶去。四月的松花江面上,江风一吹还是冷飕飕的,老潘一手掌控舵,一手拢了拢身上的衣服。不一会儿,到了指定捕捞区,停船、撒网……老潘熟练地忙活起来,开始了一天的打鱼生活。而像老潘一样,难舍松花江打鱼情结的“城市渔夫”还有很多。他们在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里,过着简单的生活,怡然自得。
上瘾的老潘:“去了深圳上哪打鱼去?我可舍不得咱这松花江”
“憋了一冬天了,就等着开了江回来打鱼呢!”哈市老潘今年58岁,因为身体原因在单位办了病退,而儿子儿媳却在深圳安了家。“要不是因为我这可爱的小孙子,我才不去深圳呢!”如今老潘变成了“候鸟族”。每年4月中旬松花江开江后,他就坐飞机回到哈尔滨,11月封江后,再飞回深圳。
“我家在江北,打小就跟着爸爸和叔叔们在松花江里打鱼。退休以后,打麻将、看电视啥的我都不喜欢,就爱在江边打上几网鱼,也不图挣钱,就是个乐。儿子想接我和老伴去深圳养老,可我舍不得咱这松花江啊。你说我去了深圳,上哪打渔去?”老潘说,“老伴总说我,打鱼还比亲孙子重要?你要让我说打鱼有啥好,我也说不清。凌晨三点多就得起航,江上风大日头足,可我就是打不够,在江边过了大半辈子,离了松花江心里终究不是个味儿。”
知足的老陈:“大鱼进舱小鱼放生,这样才有乐趣,才有好运”
像老潘一样,退休后当上“城市渔夫”的人还有不少。”老潘指着江中正在收网的身影说,“老陈原来是个半吊子,退休后现学的打鱼,现在技术不错,前几天打了一条八斤多沉的大鲤鱼,去年还打到过二十多斤的呢!”
“自从儿子念了博士不再用我操心了,我也到了领退休金的年龄。一次偶然的机会,和一位渔民朋友打过一次鱼,从此我就迷上了打鱼。”老陈说,“我打鱼不是为了钱,打到小鱼我都放回江里,打到大鱼才放到船舱。这样才有乐趣,才有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