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4日讯 平凡的坚守,把真诚和公正献给老百姓,发生在姚欣身上的一件件感人故事,就像一粒粒晶莹饱满的珍珠,串起了他闪亮的生命轨迹。
“熟”是对工作充满热忱,“钻”是对工作保持新鲜感
姚欣对工作的热爱表现在一个“熟”字上。对地区,熟;对居民,熟。这是姚欣用心“走”出来的。这条街的多少号在哪,这个小区的哪栋楼在什么位置,甚至自己片区里的哪个居民什么脾气秉性,他都能闭着眼如数家珍,被民警们称为新春地区的“活地图”。2012年,民警谭青山从宣庆派出所调入新春派出所,初来乍到,加之是重庆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有的时候跟路人打听地方对方也听不懂,经常因为出警不及时导致群众投诉。看到这一情况,姚欣跟谭青山说,以后你出警,只要我在所里就跟你一起去。就这样,姚欣当了近半年的“义务出警陪同员”。每逢派出所调入新民警,姚欣都会主动开车带着去辖区转悠,详细讲解辖区地理情况,时间久了,身边的同事被他所感染,对辖区大小事也更加上心。
“老大哥教了我很多,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对工作的那股子‘钻’劲儿。”民警刘汉棋说,哈市近年开始推行电子录入入户登记信息。这对姚欣来讲,无疑是个挑战,不懂电脑,不会打字,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领导对他说:“姚欣,你把材料拿回来让年轻同事帮你弄吧,这样你能省不少事儿。”姚欣则婉然拒绝:“我自己慢慢弄吧!这也是我的工作,我肯定会学明白的。”最后,姚欣“挑战”成功。2013年哈市公安系统全面推行电子卷宗,姚欣耗费近一年时间才熟练操作电子卷宗。南岗新春派出所所长王炳春说:“一般简单治安案件,若写纸质卷宗,姚欣作为快手半小时完事,而完成电子卷宗,每次他至少需2至3小时,但他还是自己一点点学,一点点钻研。”
熟人来“办事”不好使,有人拿“红包”不好使,托关系找人不好使……坚守原则,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两袖清风,这就是“姚老倔”的“范儿”
姚欣常说:“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作为执法者,我们必须依法办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在办理每起案件过程中,他始终都按照这个信条,依法办事,秉公执法,维护着法律的尊严,也由此多了一个绰号——“姚老倔”。
姚欣的日子过得不宽裕,他需要钱,可是他从不拿原则做交易。用他的话说,为警要有“道”。姚欣的辖区有所虹桥小学,名气不小。
为了孩子能就读该校,每年都有揣钱找姚欣办事儿的人,但均被拒。有一次,一位老同学找到他,想把亲属的孩子户口迁进来,姚欣耐心跟他解释政策,说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办。老同学有些恼怒,将户口材料和一个装着钱的信封丢在姚欣桌上转身就走,姚欣急了,一把将这人扯住,连材料带信封一股脑儿的推了出去。“姚老倔”的绰号越叫越响。
民警杨旭飞说:“辖区一家旅店灭火器数量不够、没有逃生通道指示灯,姚欣去现场查看,确定该旅店消防安全不合格,坚决不给办备案证。”而店主想用钱让“姚老倔”给他办,屡屡受挫,直至消防安全达标。姚欣还发动驻街单位和商家,陈说利害,摆明道理,让他们自己安装了监控探头70余个,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他还组织“4050”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逻防控,使自己分管片区实现了连续多年可防性案件零发案的好成绩。
在三十年的从警生涯中,姚欣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80余名,其中逃犯130余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60余起。特别是在他查处的600余起治安案件中,没有一个当事人因为姚欣处理不公而上访。1996年,辖区居民李某与邵某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了起来,邵某将李某打成轻伤后跑了。由于当时的侦查手段有限,缺少线索来源,尽管姚欣做了大量的侦查工作,可邵某始终未能抓捕归案。2014年,在邵某潜逃18年后,姚欣终于获得他在内蒙古出现的可靠线索。姚欣和同事们辗转内蒙古自治区四地市,奔波4000余公里,成功将邵某抓捕归案。被害人李某握住姚欣的手,激动地说:“18年了,我都认为没有希望了,没想到这个案子真的破了,你帮我伸张了正义,谢谢你,姚警官。”
新春派出所的所长王炳春评价姚欣:“有些当事人想小恩小惠,他总是说‘你放心,我会秉公处理,这些东西都不必要,警察就是伸张正义的。’”
采访中同事和身边人感慨地对记者说,姚欣对公安事业兢兢业业,守土有责,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