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4日讯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获悉,年初以来,齐齐哈尔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三化建设”为统领,积极适应“新常态”,信贷业务呈现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投向优化的良好运行态势。一季度,齐齐哈尔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总量超1300亿元,新增贷款超150亿元,创历史新高,为齐齐哈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317.4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53.1亿元,同比多增1.3亿元。新增贷款超1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保持稳步增长,重点投向产业大项目及重点企业。3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余额累计达657.6亿元,同比增长34.3%,比年初增加132.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86.9亿元,同比增长12.7%。
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有效地促进了齐齐哈尔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齐齐哈尔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93.9亿元,比年初增加137.1亿元,同比增长41.4%。
涉农贷款投放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有力支持了齐齐哈尔农业生产。在《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的大力推动下,全市涉农贷款快速增长。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788.7亿元,比年初增加151.8亿元,同比增长28.7%。
票据融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张。为了进一步缓解齐齐哈尔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促进资金的市场化配置,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票据融资业务。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达37.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比年初新增15亿元。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贷款倾向实体经济领域。从增量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个人贷款”分列前三位,3月末,三领域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28.3亿元、4.6亿元和3.9亿元。从存量看,“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制造业”分列前三位,3月末,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97.1亿元、435.5亿元和17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