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30日讯 28日下午,省长陆昊来到哈尔滨商业大学,就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大学生创业座谈会。
陆昊来到哈商大轻工学院食品机械实验室、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室和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实验室,了解食品、包装机械研发、生产、应用及产业化情况,与科研人员就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交流。他还来到校体育馆,参观哈商大第三届五四科技文化节暨第二届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走进经管综合实践中心,仔细询问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训实习情况,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创新创业体会。
来自哈尔滨33所高校分管创业和科研工作校领导、团委负责人和创业学生代表参加了大学生创业座谈会。哈商大、团省委及哈商大团委、哈工程大学团委分别汇报了大学生创业工作情况。东北林大刘大睿、哈师大陈钊、东北农大李刚等在校及毕业的创业学生代表先后发言,结合各自创业经历谈了大学生创业感受及意见建议。陆昊边听边记,不时插话,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陆昊说,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多年的工作积累,有关部门和高校做了很多推动支持工作。当前,在我省应对大庆油田减产历史拐点和全国经济下行双重挑战、深入挖掘释放龙江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和各高校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大学生创业工作,启发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找准正确的创业路径。陆昊强调,要科学、准确理解创业本质,不能简单机械地定义创业行为。创业既是一个动态过程,比如先就业,找感觉,再自己创办公司;也是以合理效率组合人力资源的过程,比如参与已毕业的同学创办的公司发展也是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不能简单以新毕业大学生创办公司数量为评价标准。
陆昊强调,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要解决3个根本问题。一是意愿,二是能力,三是条件。创业意愿的形成并不完全在大学阶段,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向学生们讲清楚职业生涯规律,在此基础上为那些有坚定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和创业服务。高校要把鼓励大学生毕业直接创业和毕业时接受第一次就业选择、就业之后再创业的职业生涯路径共同推荐给学生,作为更加科学、完整的培养创业意愿过程。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又要看到一定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对成功创业的支撑作用。创业意愿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高校要尊重学生职业生涯选择,通过创业训练启发学生创业意愿,培养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
陆昊说,大学生创业要培养3种能力。一是创新的意识以及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的企业家素质,二是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三是判断市场需求的能力。大学阶段开展创业能力训练,一要学好本学科最基本、最经典的理论,二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三要开展组织学、沟通、人事、营销及抗风险等必要的辅助能力训练。要加强最能启发学生、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市场机会训练,做到先易后难。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向学生介绍清楚我省最具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的行业和领域,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市场方向,如“互联网+”、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绿色
食品营销、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
陆昊说,要以政府部门推动为主,高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条件。一是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站,集中系统提供理念思想、经典理论、创业案例、创业政策和服务系统。二是研究梳理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关政策措施,修订完善相关文件,具体措施要务实有效。三是财政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要用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基金。四是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特别是要设计具有便利性、可操作性的担保制度,充分发挥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作用。五是各高校要建立必要的大学生创业园,做合理的空间示范。六是各高校要系统研究创业教育全过程,分清工作层次:对全体学生主要是开展启发创业意愿的教育,对有兴趣的学生和团队要培养创业能力、提供创业帮助,对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要给予支持和扶持。
副省长孙东生,省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工商局、团省委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和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