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转身变“前沿”四大优势打通“龙江丝路带”
2015-05-01 09:53: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栾微 张隽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日讯 (记者栾微 张隽珊) “过去我们是改革大潮中的内地,但是这次‘一带一路’,我们一转身我们变成了改革的前沿,对俄合作的枢纽带、桥头堡更加突出。”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龙江丝路带”的战略思路突出哈尔滨市的核心作用,向周边全省13个地市发挥辐射作用。

  在龙江丝路带建设中,产业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的建设,将真正体现哈尔滨核心作用。而与我省其他城市相比较,哈尔滨在“龙江丝路带”建设中有四个优势。

龙运物流园业务繁忙。东北网记者 张隽珊 摄

  地域优势无法替代

  “地处国家边陲的黑龙江,恰恰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腹地。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黑龙江被定位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而在龙江丝路带中哈尔滨地处核心地位,四个方向都能发挥作用,地域优势其他城市代替不了。”陈永昌随手拿出桌上的缩小黑龙江省地图,并将哈尔滨的地缘优势用一个四边形和对角线勾画出来。

  “哈尔滨的四个方向都可以打开中蒙饿经济走廊。”陈永昌说,向南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大连,利用出海口南下东南各沿海省份,到我们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接;向西哈尔滨到满洲里进入俄罗斯赤塔,到欧亚大陆城市;向东就是绥芬河东部,链接哈尔滨海参崴和太平洋口岸相对接,扩大对俄贸易量,辐射带动日韩朝东北亚东部三国。向北哈尔滨绥化北安一直到黑河,打开北部通道,直接进入俄罗斯。

  “中俄边境线达5400公里,其中黑龙江省长达3080公里,拥有各类边境贸易口岸25个,其中铁路口岸2个。哈尔滨是能够同时辐射25个贸易口岸的大城市。”黑龙江省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禹森告诉记者。

  经贸需要运输,交流需要载体,互动需要平台,建设龙江丝路带,就是要建设一个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大平台。目前,黑龙江以铁路货运班列为主的跨境物流大通道已经初步形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哈齐客专全线贯通,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滨江站货场改造,大项目大动作始终不断。哈尔滨至黑河铁路过境通道和沿边铁路过境通道的建设,将使我省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路网更加完善。

  依托跨境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哈市还将推进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的建设。记者在哈尔滨市商务局了解到,目前,已初步决定在机场周边临空经济区内规划30万平方米用于电商物流基地建设,并已有13个项目作为入区备选项目。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的建设,将填补全国在跨境电商物流发展领域的空白,成为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枢纽基地的中心节点,成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站,对于构建我市带动全省、服务全国、辐射俄罗斯及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城市和桥头堡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产业优势将成为哈市经济新动力

  华南城香港皮草城开业、哈南机器人产业园投入运营、龙运物流产业园陆续建成……2014年,哈尔滨多个体量大、业态新的商贸大项目纷纷投用,在提升城市层级的同时,也为哈市商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依托“龙江丝路带”通道和网络的建设,一些敏锐的商家捕捉到了“一带一路”构想里的商机,大陆东南沿海企业、港资、台资企业,甚至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企业纷纷开始布局以哈尔滨为中心黑龙江为出口纵贯亚欧大陆的商贸格局。眼下,沃尔沃、福特汽车等众多企业进驻哈尔滨,看中的就是哈尔滨在我省未来的通道和市场优势。

  “我们花这么多人力财力物力建设路网等基础设施,说到底还是为了黑龙江的发展。如果还像过去一样倒买倒卖别人的产品,黑龙江的外贸不会有美好的未来。”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说,好在我们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像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被全国各地抢定。哈尔滨香坊粮食物流中心经营水稻、玉米、大豆、面粉、大米、油脂等品种,年可实现粮食交易量200万吨,具有粮油交易、物流配送、储运、加工、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与周边主产区粮食购销企业密切合作,构建节点连线和网络体系,将建设成为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粮食流通集散地,突破北粮南运的运输瓶颈。

  此外,依托通道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北大荒香坊工业园区、哈尔滨国际电子通信产业园、华南城物流商贸产业园、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等方面,如雨后春笋般突起,将借助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些具有本地优势的高端机电产品,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产品、高科技产品、金融产品、科技文化旅游产品,新能源产品等将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这将成为哈尔滨经济的新动力。

  目前,哈市以产业大项目建设为牵动,不断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品质的提升。仅2014年哈市商务局承担跟踪服务的59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就达1832亿元,不仅如此,哈市还启动了跨境电商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功能层次较高、资源集聚功能较强、设施运作一体化,联通俄罗斯、东北亚、北美的国际化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为对俄经贸合作提供支撑;加快综保区申建工作,目前海关总署已启动了哈尔滨综合保税区联审工作程序。

华南城工人正在打磨物流园内雨棚的钢铁支架。东北网记者 张隽珊 摄

  发挥科教文化核心竞争力依托经济带输出新产品

  产业园的建设除了依托地域优势外,还因为我们有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科教文化优势。在省及哈尔滨市政府的支持下,哈尔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正在生成。

  今年1月6日,由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投资组建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正式揭牌。“我们不是在做一个产品,而是要做一个产业的组织者。集团的成立将搭建起一个平台,对现有学校老师和科研院所的机器人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整合统筹,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设计,通过集团作战方式,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哈工大机器人相关负责向记者介绍。同时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为代表的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如一位冰城产业转型的领舞者,追寻着结构调整之路击节而歌。

  “2013年,我们把企业从深圳迁至哈尔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哈尔滨有科技文化人才和俄语人才。”黑龙江省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禹森介绍,该公司主要做对俄物流业务需要大量的俄语人才,而在招聘中的“天下俄语半是黑”说的就是黑龙江,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便是俄语人才主要输送地。

  在龙江丝路带中,哈尔滨是正在加快构建物流大平台建设,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及相关行业人才,目前哈市的部分高校正计划重点做好物流人才培训的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辛宝忠说,该校物流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依托物流平台的建设,学校还将重点打造物流专业,培养精品人才。同时在龙江丝路带的战略规划中,辛校长看好了俄罗斯丰富的宝玉石资源,计划将和该校的宝鉴专业相结合,培养一批不仅懂得鉴定还懂得宝玉石深加工的高端人才。他建议把俄罗斯的原材料资源引进到哈尔滨,进行深加工后再销售。

  “哈尔滨有哈工大、哈尔滨工程大学一大批全国闻名的高校,人才济济,科技成果颇丰,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变成现实生产力,是我省科技创新内在的核心竞争力。”陈永昌说,把这个优势发挥好和俄罗斯开展科技文化高端合作,通过科技文化优势向丝路带输送文化科技产品,应该说哈尔滨独具优势,应该成为龙江丝路带核心位置发挥辐射作用。

  时间缩短1/3成本减少1/4交通便利优势无可比拟

  南方的产品和黑龙江的六种新产品经过北线和西线,到俄罗斯莫斯科之后,西下到欧洲乌克兰。走这条线是捷径,要比走西北陆海丝绸经济带到南部沿海城市的陆海丝绸之路,时间上缩短20%,距离缩短了31%,运输成本减少了25%,运量增加了2—3倍,打开欧洲链接亚欧两个经济圈最佳的捷径。这也是为什么说中蒙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因,因为走这条路,时间短、距离近、运量高、成本低是一带一路新捷径新路径,优势非常明显。

  位于哈尔滨的“边境仓”就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户。政策的红利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为黑龙江发展对俄贸易增添了推动力。在这里,买家下单后,货物当天就可以搭乘货运包机飞往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禹森说,在哈尔滨设立边境仓考虑到哈尔滨对俄交通便利,一方面对于卖家来说降低客户仓储、物流成本,客户可以把自己的商品全部放到边境仓中,通过系统和边境仓对接,平台前端产生订单后,将信息推送到边境仓系统,由边境仓工作人员进行货物分拣、下架、打包、发运,节省了商品国内配送时间,将原来25天的时效缩短到10-15天左右。

  记者从黑龙江机场集团获悉,今年,机场集团继续打造“门户+枢纽”战略,完善以哈尔滨为枢纽的区域航线网络。在干线市场方面,国际航线重点开发对俄、对韩及第五航权航线,国内干线重点开发至枢纽机场航线,增加频次和更换大机型。在支线市场方面,完善以哈尔滨机场为枢纽的干支联动网络建设,形成覆盖全省11个市县的“一干十支”民用机场布局。此外,哈尔滨机场扩建工作也将于今年全力推进。打造哈尔滨机场成为东北亚区域枢纽、对俄远东地区的门户机场,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初步形成,龙江空港开启腾飞新航程。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