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玉洁:代代相传把阅读变成“悦读”
2015-05-04 16:37:55 来源: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杨玉洁和大儿子分享书里的精彩内容(图片由杨玉洁提供)

  杨玉洁夫妇和小儿子正在讨论书里的内容(图片由杨玉洁提供)

  生活报5月4日讯 藏书量两千多本,一多半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逻辑学书籍,其他的除了诗词赏鉴,还有少量的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经济学书籍。当66岁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玉洁,娓娓道来她祖辈、父辈、自己和老伴以及两个儿子一家四代的读书故事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书香之家"。受父辈影响,她从小热爱阅读,经常和老伴一起写诗;从"马桶阅读"开始,她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博士和硕士。这个"书香之家"收藏的不只是书籍,还有那一代代传下来的阅读习惯。

  杨玉洁一家曾是哈尔滨“学习型家庭”获得者,在这个家里“悦读”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66岁的她,在和老伴共同生活的40年里,与书为伴,共同分享着书籍带给他们的“说不完的话题”。两个爱书的人,还潜移默化,培养两个儿子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他们说,要让这样的习惯一代代传下去。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书香之家”,听他们讲述一家四代的读书故事。

  【人物档案】

  杨玉洁: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喜欢阅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书籍,尤其是一些励志人物故事类书籍。

  赵仁忠(杨玉洁的丈夫):退休前在外贸系统工作,喜欢诗词赏析类书籍,喜爱写诗。

  赵岩(杨玉洁的大儿子):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在读博士,喜欢社会科学类书籍。

  赵杨(杨玉洁的小儿子):阅读书目比较广泛,历史名著、人物传记、职场小说等都有涉猎。

  A、全家都是灯影下的读书人

  书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它让我的世界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让我感到快乐。——杨玉洁

  走进杨玉洁的家,有两样东西最吸引人,一个是大书架,里外两层摆满了书。另一个是家里的台灯,可以用“超多”来形容,除了厨房、卫生间,屋屋都有台灯。

  “我爷爷曾是俄语翻译,小时候总是看到他在书桌前翻书,他那又窄又高的书架我记忆特别深。而我的父亲,则是靠在床头看书,就像我和老伴现在这样。”杨玉洁说,童年时,“每到‘六一’或者生日,父亲就会送我书作为礼物”。父亲的引导让杨玉洁爱上了阅读,“知青上山下乡,别人都是买生活用品,我却买了一大堆书带走。”

  后来,杨玉洁结婚生子,有了两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了、工作了、独立生活了,也延续了祖辈、父辈的阅读习惯,在家里的床头上、书桌上也都有台灯的身影……

  现在杨玉洁和老伴退休了,但都被返聘回了单位。“我现在要给本科生上课,还是学校的督导。”杨玉洁说,

  这些都占了很多时间,只有晚上睡前能躺在床上,靠着床头,打开一盏小小的床头灯,有滋有味地阅读……这样的生活,让她和老伴觉得丰富而充实。

  B、马桶上的“悦读”记忆

  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它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伴随着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赵仁忠

  杨玉洁家的卫生间里,他和老伴安置了一个小书架,放上一些短小阅读内容的书籍,专供那个“特殊时段”阅读。

  “我的父亲也爱看书,年轻时通过考试拿到了蒸汽机车驾驶证,成了一名火车驾驶员。这让我从小就明白知识能改变命运。”杨玉洁的老伴赵仁忠说,自从两个儿子出生后,他和爱人就非常注重对两个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现在两个孩子,一个是大学老师、在读博士,一个硕士毕业、在北京的央企工作。而他们的阅读启蒙,则是从上便盆开始的。

  “孩子们很小时,我家住的是筒子楼。他们上厕所不方便,我们就在走廊里放一个便盆,让孩子们坐在上面大便。那时,我和爱人在他们的便盆前放一个小板凳,小板凳上面放上《娃娃画报》。孩子们上学后,随着他们识字量的增加,小板凳上的画册换成了小人书、科普读物、中外名著……”赵仁忠说,这个习惯对两个儿子的人生有很大影响,大儿子上大学时学的是理科自动化专业,考研时却转成了社会学专业,能“顺利转型”和从小读书打下的好底子密不可分。

  C、四口人的以书会“友”

  一本好书,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灯,能给人以启迪和感悟。——赵岩

  在大儿子赵岩看来,书让父母的生活多了很多“说不完的话题”,也让他和弟弟赵杨之间永远有可聊、可回忆的内容。

  “小时候,为了省钱买全《哈尔罗杰历险记》一套14本书,我

  和弟弟一根冰棍分着吃。”赵岩说,现在他和弟弟即使异地生活,也经常互相推荐一些好书。

  赵岩说,在父亲读诗写诗的影响下,母亲也经常会作上一首小诗,让父亲改一改,交流一下,这些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虽然赵岩和母亲爱读哲学、父亲爱文学、弟弟爱读杂书,但正是因此,他们对同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视角。“读书让我们在家庭争论中取长补短、激发灵感。”赵岩说,一家四口的讨论声常常充满了整个房间,“那是幸福的味道”。

  现在,赵岩加入了学校院系组织的读书会,和大家一起讨论读书心得。他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书里看到别人、找到自己,看故事解读社会。只有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