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7日讯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多次提出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早日实现足球强国梦。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校园足球正迎来大发展的春天,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精彩一扑。
“我们的偶像是贝利、马拉多纳、梅西……”、“我的理想是踢好球,将来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杯!”每个从小踢球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欢笑与泪水,幸福与哀伤,在绿茵场上,激情恣意释放。在鹤城就有这样一支足球队,队员们穿着破旧的球鞋,常年坚持在坚硬的土地上训练、比赛,执着追逐自己的足球梦。
挥汗如雨进行体能强化训练。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中心学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学生总数300人,男生不足70人。临时性的三排板房教室,被南北两个土操场环绕。倒春寒,让板房内与室外温度相差无几,但师生们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却如同“一把火”,常常瞬间就将简陋的操场搅热。
射门,反复练习同一动作。
2009年,扎龙中心学校足球队成立,取名“海东青足球队”,由小学二至六年级、初一、初三共七个年级组成,总人数38人,小学组正式队员15人,替补8人,中学组正式队员15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这些孩子当中,已经有20多人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
简陋的校园足球场上,正进行着一场教学比赛。
属于“80后”的校长李全,对足球运动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狂热”。正是这种“狂热”,让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了让人瞩目的好成绩。
温习功课,踢球不误读书。
李校长介绍,学校的孩子多来自于周边农村,开展足球运动,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在务农和读书之外,多一条人生道路可选,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枯燥的校园文化生活。目前足球队每天都有训练课,课余时段几乎都被足球训练填满。早晨7时15分至7时50分,训练体能;11时45分至12时50分,训练技术;下午第七八节课,训练技术和对抗。夏天,阳光暴晒,汗流浃背;冬天,在冰面上继续训练,寒风刺骨。几捆芦苇搭成的球门,冰面就是球场,队员们经常摔得跟头把式,但从不叫苦喊累。
“我们赢啦!”——庆贺胜利。
六年级的苍泰今年12岁,当面对陌生人时很腼腆,但是一聊起足球,他立刻滔滔不绝。五年级的陈雷梦想成为像C罗一样的足球巨星,他最喜欢做的动作也是C罗的踩单车。
又一次摔倒,好疼!
2013年,在“黑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中获得第三名。2014年8月,获得“黑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2014年9月,获得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小学组冠军。2015年4月,代表我省农村小学出战全国农村希望小学足球赛,并获得第三名。
放学后分担家务。
眼下,“海东青足球队”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多家中超、中甲职业俱乐部的关注,现已有6名队员被选走进入专业队梯队。未来就在自己的脚下,这些贫苦少年就如矫健的海东青,执着而顽强地向着更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