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5月7日讯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为落实《哈尔滨市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哈尔滨市将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三级监管体系,还将在加快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同时,启动环境空气质量“超级站”建设。
适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三级监管体系的内容是:在市政府层面,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确定分管领导和专人抓落实;在区、县(市)政府层面,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做到边界清、任务清、责任清;在环境执法层面上,发挥环境监测、监察、监控职能作用,重点解决燃煤污染、扬尘及面源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市环保局将加快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进一步修订《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优化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衔接合作,建立常规气象监测和环境空气监测预报合作机制,逐步形成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同时,启动环境空气质量“超级站”建设监测大气污染。适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将部门联防、区域联动落实到位。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问责
市环保局表示,今后哈尔滨市将实施严格环境管理,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建立城市环境综合管控体系。严格落实大气“国十条”、省细则和哈尔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推进21条治理措施。修订《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以法律形式固化燃煤锅炉环境准入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用严厉的处罚倒逼企业加快治污减排进程,开展以能源、污染源等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大排查,采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信息公开等新环保法赋予的强有力执法手段,依法问责和移送企业责任人,形成打击环境违法企业高压态势,促进治污减排工程项目和整改计划加快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效。
新闻链接
近年来,哈市虽然积极采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但多方原因导致环境空气质量不高,防治形势严峻,治理任务繁重。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显示,去年10月、11月,今年1月、2月四个月,哈市排名分别是65位、69位、66位和70位,在同等城市中排名靠后。
从目前污染物排放、大气源解析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哈市环境空气质量不高有气象方面的外部因素,主要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当出现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率不高,建成区供热小锅炉的拆并缓慢;能源结构调整不到位,原煤消耗总量超过3600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80%以上,高于全国68%的平均水平。部分火电企业执行国家新标准行动滞后,除尘设施改造进展缓慢,排放超标。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运行效率低,超标排放现象严重,建成区内仍有部分锅炉使用与锅炉不匹配的劣质煤。老工业企业、小企业多,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差,亟待搬迁、关停。加之不利的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叠加影响,使大气治理难度加大,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