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3日讯 在东京城林业局镜林华庭小区内有一个用车库改成的20多平方米抗战纪念馆,这个馆是由32岁的周保全创办,对外开放不收任何费用。“馆长”周保全还担当了义务讲解员,每年接待参观者4000多人次。这里也成为当地百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周保全展示他精心收藏的“宝贝”。
8日上午,记者来到东京城抗战纪念馆,看到周保全正在整理挑选抗联战士曾经用过的土地雷、砍刀、草鞋,苏联红军用的航弹、头盔、水壶、机枪等,以及日军侵华用的面罩、战刀、发电机、弹药箱等100件物品。他激动地说,林业局要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给他提供一个80多平方米的展厅,他要借此机会让人们牢记历史,珍惜今天。
周保全对记者说,中学时他由于家境原因辍学了,十五岁的他一心想为家庭减轻负担,挣钱贴补家用。有一次,他和朋友到了湖南林场,看到很多家都用铁的钢盔当水舀子。他就好奇地询问当地人,得知这都是日军战败后遗留下来的。湖南林场地处镜泊湖腹地,当日本宣布投降撤退时,这里得到消息很晚,撤退时慌乱中留下了很多东西,这里随处可见,当地人见他这么喜欢,赠给了他几件东西。他拿到这些东西后,如获至宝,一个日后想创办纪念馆的构想在他的脑海里生成了。他生活的东京城曾是抗日的重要战场,他一边帮着父母在镇里卖菜,一边抽出时间在家乡附近,牡丹江、东宁、绥芬河等地搜集,后来又到长春、敦化和延吉,收集整理文物,到当地的文化馆、文物馆参观、学习,翻拍了很多重要的资料。
其实搞收藏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但周保全的家庭并不富裕。谁也想不到,他搞收藏的资金都是他靠卖菜一分一分攒下的。他每天和父母一起起早贪黑出摊卖菜,任劳任怨,就是为了心里的收藏梦。2010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苇芦河林场的女孩石岩,他把自己的这个爱好说出来,没想到通情达理的姑娘很支持他,婚后女孩和婆婆一起出摊卖菜,他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收藏之中。
边收藏边充电,周保全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孜孜不倦,一边搞收藏一边研究。一个炮弹筒,一台军用电话,一件军大衣……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年代,和关于这方面的点点滴滴的故事。他还收集抗日民谣和故事,对李兆麟的《宿营歌》能欢快地哼上几声。他说,没有抗日勇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呢。让一个个历史物件成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收藏路上的这点辛苦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