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4日讯 适应新常态,龙江在前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大力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发展实践,省委宣传部与省发改委日前联合推出了龙江十大重点产业和“龙江丝路带”建设领军人物(群体)典型。从即日起,本报将对这些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以在全省上下营造“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拿出全部上亿身家,全情投入到一个耗时十多年,还有无数未知难关的项目,这种创业的苦不是谁都能品尝。
孟凡钧就是“深陷”其中的一位:面对美日等国家对我国复合材料领域的封锁,由他率领的天顺化工“卧薪尝胆”十多年,攻克了年产600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业化的难关,又忙着向碳纤维碳丝产业化进军。
缘起一个激扬誓言
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建的厂房内,一条自主研发的碳纤维碳丝中试生产线正在运转。一缕缕轻柔的碳纤维原丝经过300℃~1500℃的高温加热,好似焗油一般,由纯白色逐渐变浅棕、深棕,最后完全被碳化为黑色。
天顺化工的当家人就是孟凡钧。这种黑色丝缕就是被新材料产业界视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这些碳丝比发丝还细、还轻。一根原丝9000米才一克重。可是在织成碳布后,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腐蚀、可编制成型等优良性能,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碳纤维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日本三菱、东丽等跨国集团掌控,并且长期对我国禁售禁运,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
提起与碳纤维结缘的起始,孟凡钧自嘲地说:“我就是不知深浅。”——1998年孟凡钧成立天顺化工,凭借自主研发的有机硅、食品添加剂、纺织印染助剂、消泡剂、活性剂等30余种产品,到2005年天顺化工在业界小有名气,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孟凡钧也成为拥有2亿身家的企业家。
孟凡钧做碳纤维缘起一次朋友聚会。他说,那次在饭桌上,和朋友聊天中听说了跨国集团对中国封锁碳纤维的事。这让他非常气恼:“我就不信中国人研发不出自己的碳纤维!在饭桌上,我对朋友放出豪言,要投资1亿元做碳纤维。”
那是2005年,孟凡钧自此开始和碳纤维结缘,时间一过便是十年。
历经情劫风雨十年
研发的难度远超孟凡钧的想象。由于长期禁售禁运,国内碳纤维生产技术已停滞不前多年,就连相关的资料都非常有限。碳纤维原丝产业化是孟凡钧的第一个目标。“我发现腈纶的生产方式与碳纤维类似。如果说生产腈纶是小学生的课程,那么碳纤维就是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孟凡钧从头捋顺,到处查找资料,四处招揽人才,苦心孤诣进行研发,与相关领域的高校进行合作寻找突破方法。2010年,天顺化工自主研发完成的碳纤维原丝中试生产技术获得了国内专家的认可,自此踏上产业化之路。很多人以为孟凡钧可以长出一口气了,但他的磨难还远未到头。纺丝箱的辊子每个一吨重,只能有5~8微米的误差。从沈阳的一家企业定制好后,天顺人用毛毯包裹着辊子运送回厂里,结果发现由于运送时发生磕碰造成误差达80微米,辊子报废了。孟凡钧被逼连夜苦想出吊起来运送的方法,终于将辊子安全运回。然而在试运行时发现,辊子在受热后要膨胀出20微米。一查原因,原来差在制作材料上,只能重新设计制作。如此事件层出不穷,孟凡钧说,就连一个螺丝钉大家都不敢大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造成的损失更让他们心疼。2014年,由天顺自主研发的年产600吨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条生产线,从生产工艺到生产线设计,点滴过程都凝聚了孟凡钧和他的研发团队的心血。在这条生产线试运行时,孟凡钧曾邀请记者前来采访,那时天顺出产的碳纤维原丝还在等待有关部门的标准认定。而今记者再次前来,老孟向记者通报说,天顺的碳纤维原丝标准基本达到了世界最领先的日本东丽公司T700的水平。而且更让他得意的是,这条生产线不但用电、用水量比国内同类企业要低很多,而且可以实现同条生产线生产2k~48k原丝,这在国内还属首创。
胜利曙光就在眼前
碳纤维原丝生产线项目整体投入2.9亿元。为了助力我省的碳纤维产业发展,省市共投资5500万元,剩下的都靠孟凡钧自筹。
天顺化工前些年赚的钱都搭在了这个项目上。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孟凡钧把自己在上海、山东的房子卖了给工人开工资,甚至连孩子出国学习的钱都被他挪用。“我从2010年到现在就没从厂里拿过工资了。丈母娘把房子卖了支持我,我妻子也好多年没逛街买过新衣服。”孟凡钧说,即便是这样,他也要继续把碳纤维项目做下去。
“2015年世界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超过10万吨,我国的需求量达到1.69万吨,其中90%需要进口。而军用或者专用级碳纤维(T700以上)则遭到完全封锁。”孟凡钧说,我当初做这行业就是为了争口气,现在碳纤维原丝的生产技术已经过关,下一步就是原丝碳化,因此一定要做下去。目前天顺化工规划的年产500吨碳丝项目已经开始设计、拆图。
“这个项目预计投资2亿元。为了筹钱我们又研发了一个活性剂产品,不但变废为宝,隔音、保暖的效果更好。这个产品3个月后就会达产,销售额可上亿。”孟凡钧说,为了碳纤维,他和团队真是奉献出了全部的智慧。在他心里,天顺的产品将来可以和东丽公司的T1000、 T1200进行PK。按照天顺的规划,将一部分碳纤维销往航天、军品领域,另一部分销往高端装备及体育休闲等民品领域,初步测算销售收入将达7.1亿元,并带动下游产业链36亿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碳纤维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孟凡钧和他的团队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他说,曙光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