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5月17日讯 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21世纪的三大文盲是不会英语、不懂电脑、不会开车。为了竭力摆脱新世纪文盲的称号,人们争先恐后地学习新技能,而开车似乎比那两个选项要容易得多,于是,汽车的保有量呈井喷式上涨,汽车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
从买车开始,就意味着要不停地与4S店打交道。4S店是汽车市场特有的一种特许经营渠道,它负责提供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在内的一条龙服务。在很多购车人看来,4S店更像汽车的全职保姆,但这个全职保姆你又了解多少呢?
品牌决定价格
工时费比配件贵一倍
日前,记者来到机场路某4S店做汽车保养,按汽车使用说明,6万公里应该是全面保养,也就是俗称的大保养。该店工作人员在让记者填了一个表格后,就让维修保养技师检查车况,随即列出了一份需要更换配件或是清洗零件的清单,并给出了记者最终要支付的价钱——3160元。
防冻液、机油、刹车油、空气滤、空调滤都需要更换,节气门、喷油嘴都需要清洗,这些配件及清洗的价格虽然大大高于普通汽车维修店的价格,但也远未达到3160元。那这些钱是怎么算出来的?工时费,每个保养项目都有工时费,而且根据所保养项目不同所需要的工时也不一样,经记者粗略核算,工时费达到了近2000元,远远超出了配件和清洗费用的价格。
当记者询问工时费收费标准及定价依据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定价是根据汽车品牌及与厂商的共同协定所产生的,工时费的计算公式是统一的。但其中,工时单价却是一个品牌一个价,虽然同样是更换配件,但每个品牌最终的工时费却是不同的。
工时费玩“概念”
单价定额均无标准
对于这种现状,一位曾任某品牌4S店总裁助理的业内人士小涛表示,工时单价收取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各品牌经销商的经营成本不同,工时费往往会不同。目前大多数4S店执行的工时费是按照各自厂家定的标准来执行,即使同样一个项目,熟练工、普通工和学徒工使用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工时”的概念与实际维修时间没有必然联系,目前执行的价格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规定的工时单价标准,但维修每项需多少个工时国家却并没有规定。这种情况,也是不少车主对于
工时费一直存在质疑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多少个工时,对于车主而言至关重要。以往车主普遍认为工时费存在“猫腻”,但其实,导致“猫腻”的罪魁祸首是目前对于构成工时费的两大要素——单价和定额,并没有一个统一性的标准可供参考,人为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时费的最终结算。
专供体系价格高
配件利润占三成
这样看来,工时费就是4S店的主要收入来源了。其实不然,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维修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4S店的工时开价和材料进销差价率,普遍要比综合维修店贵1倍以上。4S店主要是靠赚取材料的经销差价获取利润,4S店配件经销差价率平均在25%至35%之间。
据小涛介绍,目前大多数汽车厂家对配件采取的供应体系都是专供体系,原厂配件只向4S店供货,不对外供货,在超市等其他地方是不大可能买到正宗配件的。而这些配件,厂家供给4S店的价格已经相当不菲。
据了解,原厂配件价格与市场上一些副厂件和假冒伪劣件比,少则相差50%以上,多则相差几倍。除配件外,一些无需换配件的维修也存在着“垄断”现象,现在上市的汽车几乎都是电脑控制,产生故障后,综合维修厂也可以“手到病除”,但如果不能通过解码器来确定故障已解除,车还是无法正常运转,因此许多消费者的汽车小故障也只好到4S店修理。
行业竞争利润薄
高额维修养护找
在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哈尔滨4S店的维修养护价格,近几年基本变化不大。虽然汽车价格一降再降,汽车保有量也是一升再升,但汽车维修养护却并没有因此而相应地降价。
某知名品牌汽车大连总部营销经理李女士表示,一家4S店初始投入动辄上千万元,其中售后维修养护都需要建造厂房并配置先进检测设备等,此外还需要一定量的流动资金等。但正因为近几年来汽车销售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甚至有些4S店已出现负利润经营状态,所以4S店高资金投入带来的经营高成本,必然要转移到售后维修养护价格中消化。
当前4S店对消费者购车、保养、维修全方位地垄断,以及行业不正当竞争,未来都需要市场细分和多元化来破解。现在已经有电商企业进入到售后领域,随着日后市场越来越透明,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加多样。4S店必须告别“售后养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捆绑式营销,以更加便捷的服务取信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