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9日讯 (冯春涛 记者 付巍 郎艾迪) “搬离棚户区的愿望已进入倒计时,这回俺们老百姓的心里敞亮了。”在林口镇铁北棚改一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报告会上,铁北社区居民代表黄跃辉高兴地说。
倾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仅仅是林口县让群众最大限度受益的一个缩影。2014年,林口县圆满完成21件利民实事,民生支出达到11.1亿元,占全县一般预算支出的52.2%。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9275元,同比增长8.8%,发展成果得以更多地惠及群众。
“民生财政”解民情
翻开林口县沉甸甸的“民生账本”,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鲜活跃动的民生数字,是一件件体现速度与发展的惠民实事,是一份份充盈人心的温暖与感动。
开发公益性岗位1165个,城镇新增就业682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376元/月、2181元/年,低保、低收入、五保户等人群住院治疗救助水平和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全面提升,所有大病均纳入保险范围。筹集资金3000万元,为2009年以前关闭破产集体企业和困难企业2902名职工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为700多名被征地农民、600多名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投入566.4万元,安装“班班通”434套,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全覆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省级标准化率达到82%,4所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标准。无声的数字,传达出一个有声的事实:林口县的民生关怀,正在融入每个家庭、每个阶层、每个社会角落。
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如果你一年半载没来林口,一定会惊讶地感到这个乌斯浑河畔的小城正在蜕变成蝶:南阁北塔交相呼应,迎宾桥成为地标性建筑,棚改品质明显提升……这是近年来林口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发生的大变化。
2014年,林口县强化民生投入,启动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完成了林口镇35平方公里规划区地形航拍,完成15个新农社区规划编制。新开工8个棚改项目,续建10个棚改项目,配建廉租住房100套,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完成育红街、北山大街西段铺装、南山东侧带状公园市政部分、东街立交桥改造和2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个农民幸福家园、16个新农社区实现开复工,林口镇幸福家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完成1400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湖水至莲花段和东关至向阳段公路改扩建项目。明确农村公路分级养护责任,新建村级公路8.4公里。九龙沟省级自然保护区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准,林口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退耕还林和欧盟造林试点县,完成5万亩退耕还林任务。
“文化民生”惠百姓
“腰再弯下一点,等一下音乐……”林口县文化馆排练厅传出阵阵音乐声,文艺爱好者们正在排练着自己的舞蹈。
近年来,林口县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积极打造文艺创作精品,通过文艺汇演、送戏下乡、“送种”结合等多种形式,让文化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回首2014年,林口县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遍地开花。“林口人·中国梦”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专场文艺演出、“万众放歌”全县农民汇演、“舞动山城·动感林口”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山城林口形成了浓厚的群众大文化活动氛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有20多支农村(社会)艺术团队、1万多名农民演员活跃在农村文艺舞台,成为了一支浩大的农村文化生力军。
陈窖一开香千里。2014年,林口县各类文艺作品多达500件以上,全县多个单位、组织及个人在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优中获得殊荣。这些成果,也让林口县的文化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在黑龙江省首届农民文化节“阅读助力人生”农民朗诵演讲比赛(牡丹江赛区)中,林口代表队荣获二等奖;林口县选送的油画、国画作品24件参加《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展》,其中7件入选;在牡丹江市广场舞大赛上,林口县代表队荣获一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进一步扩大了林口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了林口的文化品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百姓事大,民生为先。林口县“小财政”给力“大民生”,一项项民生“接力”温暖了民心、凝聚了民气,也激发出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幅和谐美好的民生画卷正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