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4日讯 近日,法院审理个案子。王某,以家有能人,可以给人办当兵为名,骗了别人两万块钱后,人间蒸发了。被抓后,还称自己的骗局还没施展完。最终,他因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出狱后又琢磨歪道
王某,今年30多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在社会上闲逛。因为学历低,也没有啥技术,只能干一些粗活。粗活费体力,收入也不高,王某干干就觉得没啥意思了。这些年,他换了好多地方,哪块也没坚持下来。
有一天,看公司里有些东西没人看管。借着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将这些货物全部拿走,偷偷卖掉了。结果被发现了,被人告到了公安局。因这次盗窃罪,王某被判了4年有期徒刑。
转眼间,王某刑满释放了。出狱后的他,也想干点儿正事。可他发现,自己有案底后,活更难找了。没有钱花,王某也愁,到处琢磨挣钱道,琢磨也行,出点力干点活也能养活自己。可这样的工作,他还是和以往一样,看不上。
骗了人家两万块钱
正在着急找钱时,王某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姓刘,家住高新区。刘先生有个儿子,不想读书了。刘先生想,孩子不学习,进入社会该学坏了。想来想去,他决定给孩子送到部队。让刘先生失望的是,儿子体检不合格,被打了回来。这么大的小伙子,就这么扔到家了,怎么办啊?
刘先生也愁,到处找朋友想办法。找来找去,见到了王某。王某一听,这是个机会。他编了个谎话,称自己的姑父是沈阳武警总队的大官。还拍胸脯保证说,这事对他姑夫来说,就是小事一桩,肯定能办成。刘某也是将信将疑,但更多的是动心,希望王某说的是真的。
看刘某有疑虑,王某告诉他:“先不用拿钱,我先帮忙疏通关系,整好了,一分钱也不用花。”一听这话,刘某更放心了,觉得王某是个办事人,话说得挺讲究的。就这样,一晃十几天过去了。一天,王某找到刘某。他说:“刘啊,这事基本办妥了,但我没跟你说啊,我在这中间找了不少关系,花了一万块钱,这钱,你看……”“那还看啥,这钱咋能让你花呢,把账号给我,我现在就给你打过去。”刘某一听办成了,心里老美了。
很快,王某收到了一万块钱。收完钱后,又过了半个月,还是没动静。刘某给王某打电话,问事情进展得咋样了。这时,王某很惭愧地说:“当正规兵没希望了,只能办小兵,第二年走正规兵,实在不好意思了。”
刘某想了想说:“你也尽力了,能进部队就行,耽误一年就耽误一年吧。”快撂电话时,王某又提了个要求。王某说:“刘啊,我家最近事多,你能不能借我点儿钱,我着急用啊。”恩人借钱,哪有不借之理。刘某说:“那你客气啥,有困难你就说,我谢你还不知道咋谢呢?”就这样,王某从刘某那借来了一万块钱。
前后加一块,连办当兵再借钱,王某从刘某那拿了两万块。两万块钱拿到手后,又过了两个半月,还是没有消息。这个时候,人家该当兵的,都已经走了。刘某脑袋里画上了问号。他问王某,王某就说让他再等等。
后来,刘某实在等不急了,就托关系问了相关部门。经多部门核实,根本没有这回事,也就是说,刘某的儿子根本当不上兵。这下子,刘某蒙了。他给王某打电话,已经找不到王某了。刘某托人找王某,大家也都说见不着这个人的影。没招了,刘某报了警。
被判处十个月徒刑
今年2月份,王某被警方抓获。王某说,他本想骗几万块钱就消失。没成想,骗局还没施展完,就已经露馅了。
最后,警方从王某那收缴剩余赃款一万余元,将钱返还给了刘某。今年5月11日,高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一审判决,王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针对此案,法院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办当兵”骗术主要有三招,应征青年及家长要多加留心——
一是吹嘘“有过硬关系”,谎称认识有关领导或亲戚是部队干部,能帮人办入伍,骗取信任。
二是假冒征兵干部,穿军装,持假证件,甚至伪造征兵审批表、入伍通知书等,找机会骗钱索物。
三是团伙作案,由一人当“托儿”,以孩子到部队后能分到好岗位、学到好技术或能考入军校等为诱饵,同伙充当“部队领导”,骗应征青年及其家长将钱财送上。
(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