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春末夏初精神疾病高发 "精神卫生法"出台2年备受冷落
2015-05-24 16:25:02 来源:生活报  作者:周际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5月24日讯 菜花黄,痴人忙。眼下正值春末夏初,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全国各地“武疯子”杀人、伤人的案件,屡见报端。18日中午,记者来到大水晶街菜市场时,一场小雨已将路中央残存的血迹彻底清洗干净,而关于这场悲剧背后的种种追问才刚刚开始。

  目击者说"她双眼通红,眼里全是杀气"

  5月17日11时,天色阴沉。哈市道外区草市街与大水晶街交口的菜市场,喧闹如常。

  卖饼的钟春香和每天一样,叫住常年在这条街上爬行乞讨的乞丐,打算送给他一个酥饼。

  “我不饿。”每次都欣然接受的乞丐,这次意外地没有要。钟春香的儿子上前一步,把酥饼放在了小盒里,好心叮嘱:“先拿着吧,等一会儿饿了再吃。”

  半个多小时后,那块酥饼掉落在尘土里,旁边是一大摊血迹。这名乞丐再也没能把它捡起来。一个疑似患有精神病、满头白发的六旬老太挥舞着菜刀,将他当街砍死……

  一天之后,58岁的郭长海站在自家熟食摊前,一脸倦怠,“第一次看到杀人的场景,昨晚吓得一宿没睡。”

  老郭的熟食摊距离案发地点仅有十几米远,在目睹案发过程后,他边跑边喊“杀人了!”附近的摊主和路

  人纷纷逃窜,白发老太挥刀追着老郭,慌乱中,他躲进了一个小区里,幸好几名路人将白发老太制伏。记者注意到,这条街上至少有2家幼儿园。事发时由于是周末,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惨剧。

  在白发老太被押送进警车之前,卖调味品的肖光霞留意到了她的眼睛,“老太太双眼通红,布满了红血丝,眼里全是杀气”,这种目光让肖光霞毛骨悚然,回忆起来十分后怕。就在三天之前,这个疑似患有精神病的老太太曾到过她的摊位,拿起一头蒜没扒皮就往嘴里塞,她在后面气愤地大喊:“你咋拿我蒜呢?”老太太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在沉默中等待"精神卫生法"出台两年备受冷落

  在大水晶街市场,几乎每一个摊主都知道这个疑似患有精神病的老太太。她脸上脏兮兮的,总穿着一件灰色衣服,步伐很快,因为满头白发,有人背地里叫她“白毛老太太”。据附近的几个摊主介绍,案发前,这个老太太已经在市场上至少游荡一周了。除了大蒜、她还拿过樱桃、茶蛋、馒头等,用一位摊主的话说:“她一看就精神不好,在这条街上想吃啥就吃啥,根本没人敢惹。”

  所有人都在沉默中期盼她能早点儿离开市场,却又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这种事该找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管得了。”一个卖水果的摊主告诉记者,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因为在大水晶街上,除了近期出现的“白毛老太太”,至少还有两个精神病患者,有抡铁链子的,还有高声唱歌的,一唱就是十几年。这么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大家就都放松了警惕。

  事实上,摊主们期待的答案,早在两年前就已公布,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2013年5月1日,酝酿了27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开始实施。吊诡的是,两年之后,同样是在5月,全国各地“武疯子”杀人、伤人的案件有增无减。

  “‘精神卫生法’中的第28条和第30条都有针对‘武疯子’的条款,可是又有多少人关注呢?”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曾连续6年参与“精神卫生法”的修订工作。在看到这起案件的报道后,他在办公室里急得直转圈,“精神病患者在市场游荡了好几天,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如果大家能够早点儿反映情况,我们早点儿进行危机干预,强制患者入院治疗,这个悲剧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根据第28条规定: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另外,第30条第2款也规定:“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武疯子"肇祸特点是突发性偶发性强

  除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黑龙江省司法鉴定人协会副会长。据他介绍,“武疯子”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精神疾病群体,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明显的暴力倾向。目前,全省平均每年由“武疯子”酿成的恶性案件至少30起,该群体的肇祸、肇事特点是突发性、偶发性强,作案手段极为残忍,人们很容易忽视身边这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案发当天下午,道外区滨江社区卫生中心“精防科”管理员马爱敏赶到派出所了解情况,“跟我预料的一样,这名肇事的疑似精神病患者是外地人”。马爱敏告诉记者,据办案人员讲,老太太姓于,今年62岁,是庆安人,曾因为患有精神病在哈市一家综合医院就医,目前家属在外地。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发生在哈市道里区某小学门前的“武疯子”砍伤老人事件,以及去年12月,发生在道外区的“武疯子”砸车事件,肇祸者同样来自外市县。

  “‘精防办’已经成立七年了,本地的患者从未发生恶性事件,这几年,在哈尔滨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全部都是从外市县流浪来的,因为他们的户籍所在地在外地,流动性较高,而且不是长期居住者,不在哈市的网络监管之内,所以我们很难有效管控。”哈市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孙丽霞解释说。


 

  16名工作人员背后庞大的精神病患队伍

  1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哈市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它坐落在龙江街上一个僻静的小院里。自2007年成立以来,“精防办”面临着缺钱少人的窘境,一直挂靠在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才16个人。他们负责全哈尔滨市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而且都是从哈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防治科调来的。

  然而,这个相对冷清的办公室背后,却站着一个十分庞大的精神病患者队伍。据孙丽霞副主任介绍,重性精神病的发病率为1.5%,如果照此推算,哈尔滨9区9县约有15万名重性精神病人。“精防办”成立七年来,建立了市、区、社区(乡镇)三级防治管理网络,但目前哈市纳入网络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仅有2.8万人,其中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约有500人。

  据孙丽霞讲,“精防办”在哈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增设了一名专门负责与精神病患者对接的管理员,他们会定期对这些病人进行随访,建立病情档案,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行为危险性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为0到1级的患者随时掌控病情,而3级以上患者,会建议住院治疗,或者强制送医。

  这种监控方式,对管理哈市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颇为有效。在他们尚未纳入网络管理之前,由本地“武疯子”引发的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虽然案件数量逐年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高枕无忧。

  孙丽霞坦言,“精防办”现在只能对2成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有效监控,可能还有8成左右的患者,分布在哈尔滨的各个角落里鲜为人知,由于家属隐瞒病情,没有通过社区登记入网,医护人员无法掌握患者现在的病情。

  “很多患者家属都有病耻感,我们打电话询问,他们非常反感,反而责问我们‘你从哪里知道我电话的。我们家的事不用你管!’”孙丽霞一脸无奈。

  "武疯子"无钱治病治疗药品只能"匀着吃"

  与其事后埋单,不如事前预防。但目前防治“武疯子”工作遭遇的难题是,一方面是未知的精神病人无从管控,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已纳入网络管理的病人无钱治病。

  “我接触过很多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有钱的,为了治病把钱花得差不多了,一些没钱的,眼下变得更穷了。”孙丽霞说,哈尔滨市残联每年为2000名家境贫困的精神病患者每人提供800元的免费药品。但这些名额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几乎哈市每个社区都有贫困病人在‘排号’等药”。

  特别是在哈市周边市县,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孙丽霞在走访时惊讶地发现,“有的农村患者家境十分困难,一年只服8个月的药,吃完了赠药,剩下4个月就干挺着,还有人每天减少药量,把药匀着吃,这对治疗特别不利。”

  甚至还有部分重症精神病患者从未得到救治,家属担心伤到人,就把病人锁起来。一周之前,孙丽霞前往哈市道里区新发镇向东村参与“解锁行动”。路边的一个活动板房四周被围起了高高的铁栅栏,屋里光线特别暗,炕上什么都没有,沙发已经脏得看不出样子。患有精神病的小伙子今年26岁,因为有暴力倾向,被来哈务工的父母关在里面3年了。

  “这孩子总打人,我和他爸都被打怕了,也怕他出去惹祸,只好把他锁起来。”小伙子的母亲也十分无奈,她每天做好饭后,只敢开一道小缝把饭菜放进去,根本不敢进屋。当天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才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犯法却不能伏法病人"失联"背后的隐忧

  正如人们所知,这些“武疯子”往往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犯法却不能伏法。在杀人肇事后需要做司法鉴定,经过法院判决后,一般会被送进隶属于省公安厅的安康医院。如果司法鉴定结果证实,这位在大水晶街菜市场肇事的六旬老太太的确患有精神病,她将会被送进安康医院接受治疗。

  “通常情况下,肇事的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在这里接受3-5年系统的康复治疗,做完诊断评估后,报原审法院依法解除才能离开医院,当然,也有少数患者会住的更久一些。”20日下午,安康医院副院长李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一些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外地流浪患者,基本治疗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

  但让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感到忧虑的是,一些肇事患者往往家境贫困,并被家属弃管,离开医院后很难继续治疗,如果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发病后再次犯案的可能性较高。很多年前,他曾经为某县的一个“武疯子”做过法鉴,此人曾3次行凶,先后杀死了7个人,据他后来了解,这个武疯子在被强制治疗一段时间后离开医院,由于没有后续的监管体系,之后便彻底“失联”了。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极度的疯狂,是不能用一根丝线把它拴住的,就像空话不能止痛一样”,破解武疯子的管控困局,光靠其家人和医院这根脆弱的丝线显然不够,“精神病是会反复发作的,谁也无法预测,已经肇事的‘武疯子’以后是否还会继续作案。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管控,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管理难题,不仅需要市民积极配合,更需要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卫生、残联、民政、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协作防控。”张聪沛如是说。

  张聪沛的话让记者想起了采访时看到的一幕,目击者郭长海站在自家摊位前,描述“武疯子”当街砍人的惊魂一刻时,一大群围观群众渐渐围拢过来,个个面色凝重、竖耳聆听,生怕错过任何细节。然而管控“武疯子”,大家不能只当围观者,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癫狂者的刀下亡魂……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