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6月1日讯 现在的营养条件好了,但仍有一些孩子不长个,身材矮小。哈市的明明(化名)3岁时身高只有87厘米,比同龄孩子矮了将近一头,起初妈妈并没有在意,但明明今年4岁了,身高较去年只长了2厘米,妈妈发现不对劲,马上带着孩子到省医院儿科生长发育行为专科诊室就诊。经检查后,明明被诊断患有矮小症,需马上治疗。该院儿科主任赵雪妮介绍,在因矮小就诊的孩子中,九成儿童都是10岁以后才想到要治疗的,有的孩子已错过了成长的最佳时机,她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矮小或增长速度慢时,就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简介
赵雪妮,黑龙江省医院儿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卫计委重点学科梯队带头人。曾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修一年,主攻专业方向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疾病。
身材矮小也是病 和同龄人差太多应就医
怎样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呢?赵雪妮说,当前,医生根据全国2005年城市身高调查结果来判断孩子身材是否正常。具体方法是,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3百分位值时,称为矮小儿童。例如,有一个3岁男童,身高87厘米,3岁男童第3百分位值是90厘米,因此,该儿童属矮小儿童。
儿童身高的增长速度比绝对身高更为重要,人的生长速度有两个高峰期,即0至3岁和青春期。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厘米,第一年长约25厘米,第二年和第三年各长约10和8厘米,青春期开始,每年增长8至12厘米,在2岁至青春期之间每年增长5至7厘米,如果增长5厘米以下,或在3岁以前和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低于正常70%,均为生长缓慢。如果孩子的身高虽还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近1至2年的生长速度低于正常的速度,也应该就医检查原因,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赵雪妮表示,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儿科生长发育、遗传和营养、全身性各种疾病、内分泌和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等许多专业。规范矮小儿童诊治程序,依据相关专业最新进展,目的是帮助矮小儿童科学增高。记者了解到,省医院儿科在省内首家开设生长发育行为专科诊室,除了对矮小儿童的诊治外,还进行儿童早发育及性早熟的诊治、儿童肥胖症及儿童代谢综合征的诊治、发育迟缓儿童及脑病儿童的评估和干预、注意力评估及多动症的诊治、抽动症的诊治、孤独症和广泛发育障碍的评估及早期干预等治疗。
总爱挤眉弄眼发怪声 当心孩子患上了抽动症
赵雪妮告诉记者,在接诊的患者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平时总是挤眉弄眼,摇头晃脑的,嗓子还总爱出声,家长以为是调皮捣蛋,其实这些孩子是患了抽动症。赵雪妮说,抽动障碍多起病于儿童期,伴发的行为症状复杂多样,对儿童健康成长及家庭社会影响较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诱发抽动症的不良因素,对患儿恢复极为重要。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淘气,很有可能还患有多动症。”赵雪妮进一步说,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在小学生中患病率为5%至10%。这类儿童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这类患儿如处理不当,常会导致其心理行为变化。
为了解决家长的烦恼,医生可以通过对家长、儿童进行多轴评估测试以及仪器检查,综合分析的同时采用国际化的诊断标准,帮助确诊患儿。同时为提供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必要时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或药物治疗。
婴儿皮肤发黄别大意 2周不好或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两三天后,面部甚至躯干及四肢的皮肤渐渐变成了橙黄色,多在生后7至10天逐渐消退,此谓生理性黄疸,这与新生儿的发育过程有关。但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全身皮肤黄染明显,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等症状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需找医生做进一步检查,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
最后,赵雪妮建议,如果宝宝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表示其可能存在生长发育的异常,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好像“很有力”;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时头竖不起来;3个月时俯卧不能抬头;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不能张开;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7个月不能发“ba、ma”音;8个月不能独坐;头和手频繁抖动;视听反应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