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6月4日讯 3日,黑龙江省航运救捞站8名专业救捞员按交通运输部指令赶赴湖北,为“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提供专业救援,当天15时,省航运救捞站救援队飞抵湖北,被救援指挥部列入救援组。据了解,4日早6时,黑龙江救援队潜水员将在事发地点,下水对沉船及水域情况进行评估,参与制定后续打捞计划。
黑龙江省8名救捞员赶赴湖北
3日早4时许,黑龙江省航运救捞站的工作人员按交通运输部指令,开始为赴湖北为“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提供救援做准备,早8时许,由7名潜水员和1名救捞专家组成的专业救援队登上了飞往湖北的飞机。据省航运救捞站工作人员介绍,长江事发水域泥沙含量大、水下能见度较低,与松花江水域水质十分相近,省航运救捞站的潜水员,在松花江流域从事多年潜水救援工作,具有丰富的水下救援经验,较擅长在能见度低的水下作业,因此被交通运输部招入本次打捞救援队伍中。3日15时许,省航运救捞站救援队到达距离事发地13公里的湖北省监利县,作为“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救援工作中两支隶属交通部的专业打捞救援组织之一,黑龙江省航运救捞站救援队将与武汉长江打捞局联动,与海军专业救援队进行水下打捞救援。
已制定两套方案救援
黑龙江省航运救捞站站长徐君带队执行本次救援,3日21时40分,省航运救捞站救捞科科长张雷从监利县连线记者,介绍救援进展。据张雷描述,目前监利县已经住满了救援人员,包括由打捞专家和潜水员组成的水下搜寻队在内的救援组织,均在监利县待命,等待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据张科长介绍,3日晚,黑龙江救援队从救援指挥部获悉,本次救援已基本制定了两套救援方案,一是将船身扶正后进入船舱内搜寻打捞,二是将船分区域打洞切割后,由潜水员进舱打捞。“这两种方案无论哪一种,执行的前提都是要先将船身固定,这是现阶段的救援工作最重要的内容,目前参与救援的5艘大吨位起吊船已经有3艘到达现场,东方之星号船尾部的钢缆已经穿完,船头部的钢缆正在穿,但穿钢缆的过程中遇到了石礁,目前救援人员正在连夜清除石礁,加快救援进度。”张雷介绍,如果不固定船身就进行水下救援,打捞过程中船身不稳定容易造成次生伤害,因此目前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固定船身。
黑龙江省救援队今日时下水
据省航运救捞站打捞专家介绍,前期潜水员探摸后,已基本确定目前舱内存量空气约形成四个“气垫圈”,分布在底舱四处空间,由于客舱环境复杂,潜水员多从主舱通道进入“气垫圈”搜救。黑龙江省航运救捞站救援队将在4日早6时下水探查水下情况,并做出事发水域情况评估,打捞专家将根据水域评估情况,参与制定后续打捞计划。1985年“8·18”松花江沉船事件打捞总指挥、省航运救捞站老专家藤宗彝介绍说,“东方之星”救援打捞虽有难度,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讲都可以克服,事发水域水深只有15米,翻沉船只距离岸边较近,可以调用有大吨位起吊能力的浮吊,向岸边吊移沉船。事发水域虽然有流速,但是没有大幅浪涌和大风浪,只要船身固定,潜水员就可以进行水下救捞作业。
截至3日19时14人幸存找到26具遗体
据新华社电记者在“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救援现场获悉,截至3日19时,救援人员已打捞出21具遇难者遗体。目前,“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已发现26具遗体,另有14名幸存者。
船底切长方形窗口潜水员入内搜救
据新华社电3日,在沉船施救现场多位救援人员透露,多艘大型打捞船舶正在紧急驰援中,为船体切割做好准备。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目前救援工作坚持救人第一,潜水员正对舱室进行逐一摸排、搜救。待打捞船全部到位后,将实施船体打捞工作。与此同时,大量搜救人员正在事发江段下游220公里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搜寻。接下来,将在翻出水面的船底切割一个长方形窗口,以便让潜水员进入船内继续搜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