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李娟,哈三中高三语文组教师、教育硕士、中教一级。
生活报6月8日讯 7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结束,本报邀哈三中语文教师李娟为高考生评卷。据李娟介绍,今年试卷更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全面考查,现代文阅读侧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归纳能力;文言文阅读第5题和实用类文本第3题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对考生语文知识积累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第15题和第16题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条理性;诗歌鉴赏题体现出命题人对于“探究能力”的关注,新课标的方向又一次得以体现。
题型变化:有三种增加考查文学常识
李娟介绍,今年的试题题型上有三种变化。
第一,文言文阅读删去了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增加了文学常识内容。由于是第一年考,考查方式较为简单,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再加上考纲已有体现,难度不大。
第二,实用类文本的人物选择与2014年基本方向一致,都是为中国抗日做出贡献的将军。题型变化不大,但提问方式有所创新,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
第三,语言文字运用第15题的考查方式有所变化,由原来的六句排序变成了选填最恰当的一句,这需要考生对前后文语境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既要从表述内容方面入手,又要关注前后句语法关联。
题目特点:接地气“一带一路”进考题
今年考题内容贴近社会生活,比较接地气。语言文字运用第14题在题型稳定的基础上体现了对现实热点的关注,选项B中的“一带一路”内容的设计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理念。
第17题图文转换题给出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的邮票的主体图形,请考生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试题新颖且着眼生活。
大家最关注的作文题,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赞赏的一位,无论是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还是爱岗敬业的工匠群体,还是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考生都会有话可说。哪类人物最适合做榜样?当今社会最需要哪类人才?现实社会要弘扬发展哪种精神?体现了考生对社会道德理念的权衡与选择,也体现了考生的思辨能力与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