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哈尔滨公考众生相 8次公考的艰辛VS“寓学于教”的另类备考
2015-06-24 10:13:21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田飞 霍亮 郜天一 王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日报6月24日讯 27日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将进行笔试。今年省公考计划招录7000余名公务员,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6月2日,我省公务员考试网络报名网站瘫痪,原因是考生报名人数过多导致网络拥堵。当天,省人社厅紧急发布消息称,省考报名和缴费确认时间各延长一天。

  就在同一天,26岁的闫妍正在智联招聘网站上投出自己的简历,她甚至根本没有去点击省考报名网站。随着约她面试的企业越来越多,积累了丰富面试经验的闫妍找到合适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本周六,省公考将开考。此前在报名缴费环节因人数过多导致网站瘫痪。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涌入公考道路?几天来,本报记者采访了仍在紧张备考或已经放弃公考的考生,期待得到答案……

  8次公考的艰辛VS“寓学于教”的另类备考

  他们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

  6月1日下午,金萍再次拿起了手机,前不久,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的笔试成绩刚出来。四平市梨树县地税局招两名工作人员,金萍笔试排名第三,考上的机会很大。此刻的她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面试的电话通知。虽然已经是第三次通过公务员笔试杀入面试,但她依然如第一次等待面试通知那样忐忑,坐立不安:平均几分钟就要看次手机,看看有没有通知。

  虽然吉林的面试还没开始,然而6月27日,金萍又要参加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了,这将是她第8次参加公考。

  掐指算来,金萍曾先后参加了2012年黑龙江省考,2013年国考与黑龙江省考,2014年黑龙江省考、吉林省考,2015年国考以及吉林省考,其中3次杀进面试,却与成功失之交臂。

  笑过、哭过、彷徨过,却从未曾放弃过。记不清多少个挑灯苦读的夜晚,多少次坐火车辗转于不同的城市。花季年龄的她并没跟别人一样去谈恋爱,因为怕有了男友会限制了自己的报考地域。

  与8次公考的百折不挠相比,小刘的备考经历则显得更高效。今年,她选择了哈尔滨市司法局限定社会学硕士报考的岗位。

  “复习时做了很多题,为考试买的各种书都快比我自己高了。”小刘告诉记者,在充分熟悉了考试的各个环节后,她认为自学备考还不够。去年年底,她加入了一家公务员培训机构,担任助教,负责协助公考学员的培训。小刘说:“工作和教学的强度都很大,最初的10天里我瘦了13斤。但这份工作让我有更多机会学习公务员考试的知识和相关面试技能,还能以教学的视角学到更多东西。不仅能赚钱,还能把备考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求职路上历练出就业信心与公考败北后的创业心得告诉我们

  不挤“独木桥”的人生同样精彩

  在很多大学生备战公考的同时,另一个群体也在壮大。闫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闫妍26岁,今年7月即将硕士毕业。闫妍说:“从2012年本科毕业我就开始准备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原本报考省司法厅文字综合的岗位,一年考不上考两年,两年考不上考三年……”但2012年公考落榜后,她就再没有报考过公务员。她表示,看了不少学霸型的师哥师姐公考笔试都没过,心理压力特大。几个工作定下来的朋友都劝我别放弃找工作,当时就有点小犹豫。如今眼看研究生就要毕业了,闫妍第一次注册了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没事就投,每天都投,平均一天能投六七个。”就这样,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她连续投出了数百封简历邮件,约她面试的企业越来越多,积累了丰富面试经验的闫妍对找到合适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就我们系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如今的大学生们报考公务员热度与几年前相比已经低了很多。”黑大社会学系系主任曹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公考独木桥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他们往往是先经历了公考的失败,又在一个新的起点找到人生的新坐标。

  张远(化名)就是典型的例子。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张远同年参加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他报考了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不限专业的司法警察岗位。由于报考人数多,竞争过于激烈,他止步于笔试。公考失败的他觉得前途渺茫,把自己关在家里胡思乱想,整天浑浑噩噩。一天,报纸上一则培训班的广告让他灵光乍现,“没必要在公考这棵树上吊死。为啥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创业呢?”经过一番市场考察,他盯上高考中的艺考专业培训。2010年他在哈师大附近租了一个小场地,干起了美术培训班。

  当年夏天,他几乎每天都要顶着烈日冒着雨淋,到我市各高中门前发传单,不但晒黑了,还瘦了十多斤。经过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培训班来了第一个学生,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来的人越来越多。张远全心投入教学,如今他的培训班办得风生水起。

  积极竞选学生干部、帮辅导员干活、拿奖学金……

  考上大学就开始为公考储蓄资本

  为了公务员的梦,像金萍和小刘这样付出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但在竞争激烈的公考面前,仅仅是一味地付出还不够,策略和考试之外的准备同样很重要。

  丽丽曾经是个内向的姑娘,与男生说句话都会脸红很久。刚考上济南大学,她便早早规划起自己的公考之路。这几年正值最难就业季,公考竞争更加激烈,为减少竞争压力,报考选调生成为她公考路上第一次“曲线救国”计划。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她强迫自己改变内向的性格,她当过学生会副部长、班里的支书、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校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还专门去学了播音主持来锻炼自己。这些都在为她成为选调生而铺路,为当公务员铺路。

  让她没想到的是,今年的选调生由以往的省内外高校生都有资格报名,变为黑龙江省内高校与省外211、985院校生才有资格报名。因为所属大学资格不符,丽丽此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实际上,像丽丽这样在刚上大学就为以后当公务员做起各项准备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四学生告诉记者:“现在考公务员很多职位都要求是党员,如果大学期间就能入党,那么在公考报名时你能报考的职位就会比同样专业但不是党员的同学多不少。我身边的很多同学积极竞选学生干部、帮辅导员干活、拿奖学金……目的除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为了能更早入党,为将来报考公务员或者去国企工作铺路。”

  不过,对于校园中的“丽丽”们,社会学者却有不同看法,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为自己的人生早作打算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学校园里的班干部、团干部以及各个学生社团的学生领导都是抱着为以后踏上仕途铺路的心态去竞选的话,大学必沦为公务员预科班,曾经的象牙塔也将变成一个名利场。而一个官本位文化浓重的高校,不可能培养出具备独立精神的人才。

  带着同一个目的,10万人决战2015省考

  1:544背后的价值观值得反思

  2015年度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7000余名公务员。而根据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14时,全省报名缴费人数为100483人,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机关)为省直和哈尔滨,分别为26898人和22442人,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共哈尔滨市委统战部科员职位(职位代码01)竞争比例达到1:544。

  1:544的竞争足以用惨烈来形容。公考的魅力为啥这么大?

  提起参加公考的原因,小刘坦言,以她的性格就是喜欢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专心工作。当初选择读研也是为了考公务员。考上公务员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人生目标,如果完不成,就会感到非常遗憾。

  2012年,金萍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机械专业,当年亲戚帮忙找了个在南方私企做设计的工作。“我当时想出去闯闯,但父母觉得一个女孩子离家那么远不放心,况且私企的工作还不知道能不能干长,就算干得长无非也就是多挣几个钱没啥大发展,最终没让我去。”放弃去南方的打算后,金萍面前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在这边打工,要么考公务员吃“皇粮”。金萍坚决选择了后者。“即使付出再多我也必须走这条路,因为打工就等于漂着,随时都可能失业,没有安全感。”金萍说。

  对于众多“考碗族”,董鸿扬说,长久以来,公务员的收入稳定性、社会地位、带薪休假等福利要比自主创业或在中小型私企打工好得多,所以挤破脑袋也要进机关成了很多人的共同选择……其实,“考碗族”真正需要的是收入上的安全感和社会地位的认同感。甚至有些毕业生明明已经找到了收入和发展前景都很好的企业职位或创业机会,却因过分地追求所谓的“铁饭碗”和社会地位而放弃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颇为可惜。

  “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铁饭碗”将被打破

  凭本事吃饭靠能力赚钱是硬道理

  “求职的过程中,在网上看了各种岗位的应聘说明,我发现相比于当公务员,自己更喜欢企业里有关人力资源的岗位,而且我还有相关实习经历,更重要的是去企业做HR(人力资源经理),工作三四年月薪就能达六七千元,收入比公务员应该要好些。在哈尔滨民营企业里,像我这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硕士其实挺抢手的。”闫妍告诉记者,她现在一点也不羡慕班里当初考上公务员的同学,经常加班赶材料,压力并不比在企业小多少,挣钱也不多。

  曹颖表示,这几年,大家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了理性的认识,公务员再也不是“传说”中所说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也并不是一辈子稳稳当当干到老,还能拿丰厚的退休金等待遇。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趋势就是逐步打破“铁饭碗”、“金饭碗”,以后想在公务员队伍里“混日子”难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换一个思维,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反而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自己的价值。

  求职的人生精彩,创业的人生更精彩。张远开办的高考绘画培训班如今在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如果不是当年公考落榜,我哪能开创今天的事业。”到现在,创业快5年的张远回忆起当年的公考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就是要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董鸿扬断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发现那些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同学活得比那些考上公务员的同学更精彩。其实,好工作是那些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干的,而不是世人眼中所谓的‘前途’无量。”

  董鸿扬表示,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淡化功利色彩,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出发,找一个自己喜欢干的活才能让自己工作更顺利、生活更幸福。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