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评论:“兜底”治疗 还需社会协作
2015-06-24 14:38:31 来源:人民网  作者:樊树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近年来,频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伤人、“闯祸”事件引发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问题的关注。针对部分贫困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十部门制订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6月18日新华网)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民间被称为“武疯子”,而这一群体还在继续扩大,让人忧心不已。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人,其中55%以上为贫困人群,就诊费用成为限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的“拦路虎”。长期以来,国家以及地方由于缺乏一套规范、连续的治疗和管理体系,这一部分人一再成为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非定时炸弹”。行凶杀人、寻衅滋事等诸如此类案件频频上演,不仅危害社会治安和他人生命安全,而且因其行为不可控性,现行法律不能对其进行惩罚,因此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武疯子”对民众造成的心理恐惧不言而喻。

  根据《精神卫生法》第30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当就诊者被诊断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且已经发生伤害自身、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时,要对其实行住院治疗。然而,由于个体缺乏就诊意愿、床位不足、医药费昂贵、家属对其绝望等因素,很多“武疯子”一直是陷入了“发病——治疗———-出去-——发病”这样循环往复的怪圈。特别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观念和财力所限,“武疯子”被用锁链囚禁的事情大量存在。 

  也正是如此,三年前专家呼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和监管仅靠亲属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将这一群体的救治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投资的视野,真正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实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武疯子”尽管具有侵害他人人身安全、危害社会公关安全的不确定性,但也是“人”,也需要人文关怀,需要社会伦理的救赎。

  现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更是传递了社会的福音。规划提出,要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到2020年,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要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特别是命案显著减少,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等。

  当然,要实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的目标,仅仅依靠兜底收治还不够。因为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群体来说,有80%需要终身康复治疗,有部分患者的病症是由浅入深渐进式发展着的,这就需要在社区建立心理干预机构,完善家庭、社区、公安、医院协作机制,这对精神病患者大有裨益。只有将精神病患者的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对其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反馈,“武疯子”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才会大量减少,他们才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其周围的民众才不会恐慌。

责任编辑:李澄

【聚焦】"武疯子"频伤人 改变还需社会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