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7月1日讯 5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妇联举行了“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我省桦南县大八浪乡西太平村后窑屯66岁的陈淑梅,因为全心全意照顾高位截瘫女婿12年,捧起了奖牌。
6月26日,记者迎着夏天热辣辣的阳光,来到了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走近了陈淑梅一家人的生活。这个屯子不大,只有不到50户,当记者打听陈淑梅家时,村民不仅热情指路,还对陈淑梅赞不绝口,“丈母娘当到这个份上,就跟亲娘一样”。她家就在屯里唯一的主路旁边,一共2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被分为3个房间:一间卧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7平方米的食杂店,每天收入不到50元,这是一家人唯一经济来源。
“慢点喝,别呛着。”卧室的炕上躺着吴春利,陈淑梅正俯着身,用吸管给他喂水。吴春利是陈淑梅的女婿,今年47岁,1996年的车祸让他终身瘫痪,2003年妻子去世之后,喂饭、擦身、接大小便……都由陈淑梅照料。
女儿刚生下孩子女婿就因车祸瘫痪
吴春利叹口气“要是没有妈妈,也许我早没了”
陈淑梅家卧室不大,一铺炕就占了房间一半,一台老式电视、一台吱吱作响的电风扇就是最值钱的家当。吴春利已经躺在床上19年了,胳膊、大腿的肌肉已经萎缩,后背上都是褥疮愈合后留下的一道道疤痕,由于长年晒不到阳光,脸上有几处青黑。“唉,要是没有妈妈精心照料,也许我早没了。”一口水咽下去,吴春利打开了话匣子。
如果不是19年前那次车祸,吴春利也许和所有男人一样,为了家人的幸福而奔波着。1994年,经村里人介绍,吴春利和邻村的刘云兰相识、相爱。第二年,两个人结了婚,又过了一年,他们的漂亮女儿出生了。可是,幸福生活在那年冬天被画上了休止符。
1996年底,一个刮寒风的日子,吴春利和内弟一同开车去拉沙子,当经过横跨七虎力河上一座小桥的涵洞时意外发生了,背着站在车厢上的吴春利被桥墩碰到车下,巨大的撞击让他当场昏死过去。为了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还借了一大笔外债。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吴春利的命保住了,但是因三节、四节脊椎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让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仅仅过了六年女儿患上白血病去世
她抓紧陈淑梅的手“妈,我求你,一定要照顾好他”
吴春利说,从那以后,妻子刘云兰每天要给他按摩、洗澡、喂饭、接大小便……忙完这些,还要给不到周岁的女儿洗尿布、喂奶,然后一个人干农活,生活的磨难,让年轻的刘云兰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许多,这让吴春利不断自责,不止一次偷偷落泪。
但是,这家人的厄运并没停止。2002年,刘云兰得了白血病,这比雪上加霜还要凄惨。看着贫寒的家,看着一家老小,尽管有太多不舍,但刘云兰还是决定放弃治疗。2003年8月,刘云兰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她拉着妈妈的手紧紧不肯松开:“春利父母早逝,他也没有兄弟姐妹,我走了他咋办?妈,女儿求你一件事,你一定帮我照顾好他,你一定要答应我……”望着女儿无助的眼神,陈淑梅含着泪点头应允。刘云兰去世后,家人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亲爱的,我以为会永远留在你和女儿身边,可是无情的病魔让你我阴阳相隔,为了女儿,你一定要保重好自己……”工整的字迹写满了刘云兰对丈夫和女儿的无限留恋。
吴春利说着,眼睛渐渐湿润了,而原本坐在一边微笑的陈淑梅,想起了女儿,也回想起这12年,抹了抹眼泪,感慨说,“春利这孩子可怜,在这世上,我们是他唯一的亲人。”
喂饭端尿擦身像定点闹钟一样准时
吴春利大便干燥难受,陈淑梅拿镊子一点点地往出抠
料理完女儿的后事,陈淑梅就和丈夫刘明才搬到了吴春利家,开始照顾起女婿和刚上小学的外孙女。“女儿都没了,还照顾外姓人,这不是捡个累赘嘛。”亲戚和邻居一开始不理解她,但陈淑梅从不在乎,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洗脚擦身……就像对待亲儿子一样。
卧床久了,吴春利肠胃蠕动不好,每次排便必须由陈淑梅帮忙。一天深夜,吴春利大便干燥,小声叫醒了陈淑梅。陈淑梅二话没说,找来镊子和水盆,一点点地为吴春利抠大便。每天晚上,她都要每两三个小时为吴春利翻一遍身,就像定了点的闹钟一样。
陈淑梅说,女婿特别疼自己,有一次自己实在困极了,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女婿宁可“泡”在尿里也没叫醒自己,她为此不住地自责。几年前,吴春利患了严重的褥疮,后背、臀部开始出现贯通疮口,并开始生蛆。陈淑梅每天都用钢丝串上药棉花,擦拭疮口、消毒,精心照料了一个多月,褥疮痊愈了。
在常人看来,只有亲娘才能做的这些事,陈淑梅却做了12年。吴春利说,陈淑梅就是他的亲娘。村民也渐渐理解了,都愿意到她家食杂店买东西。每到冬季,邻居们都把玉米秸秆送给她,用来烧炕取暖。
女婿想吃饺子咬着牙买了几两肉
吴春利全吃了,陈淑梅和老伴却躲在外屋偷偷啃馒头
“我一个废人,拖累了一家,活着还不如死了。”最痛苦的那几年,吴春利有了轻生念头。一次,趁家人不备,吴春利用头碰倒了炕边的农药瓶,想喝药自杀,正巧被回屋的陈淑梅发现。“这么辛苦地照顾你,换来的就是这个结果吗?你就安心养病,过得再难,只要有妈在,你啥也不用怕。”吴春利终于想开了。
虽然七八年前给吴春利办了新农合,但是以前治病时还是借了大量外债,全家人一直省吃俭用。有次吴春利想吃饺子,陈淑梅咬牙买了几两肉,包了饺子给他,自己和老伴偷偷躲外屋啃馒头。陈淑梅一家四口,女婿和86岁老父亲都要看病,外孙女需要上学,生活的压力全在陈淑梅及其老伴身上了。虽然家里有30亩地,但是没有壮劳力,谁来种呢?无奈之下,陈淑梅和老伴商量,卖了地,还了外债后,开起食杂店。陈淑梅照顾女婿和父亲,老伴负责经营食杂店。
陈淑梅笑着说,日子虽然过得紧,但一家人却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014年,外孙女吴爽考入了绥化学院,桦南县一家商厦资助了一万元钱,并承诺帮助吴爽完成学业。每到放假,吴爽都回家帮忙照顾父亲。此外,他们刚刚申请了低保,如果通过了,情况就能得到很大缓解。“只要我还能动弹,我要对得起女儿生前的嘱托,照顾好女婿。好日子就要到了,等吴爽大学毕业赚了钱,家里就能好起来了。”陈淑梅看着女儿和外孙女的照片,边看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