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7月16日讯 孩子能否上好大学,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事。眼下,高考已经结束,一些不法份子正是利用家长这种急切的心理,采用熟人介绍、扩招名额等方式诈骗钱财。近日,记者从哈市道里区人民法院获悉,每年8、9月份是升学诈骗案件高发期,尤其近年,相关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90%以上为熟人作案。“我有‘特招生’名额,3万块保上名牌大学”
男子骗了13万 还拿假录取通知书演戏
2014年3月,哈市道里区李某的女儿艺考分数不理想,他四处打听如何花钱上名校。一次聚会,同学的朋友马天表示,现在他手里有两个某名牌大学艺考“特招生”名额。马天说,自己与校领导是同学,花3万元就行,李某同意了。半月后,马天称名额预留了,但办入学还需招生办主任同意,于是李某又拿出1万块。此后,马天多次以送礼等理由,要求李某陆续拿出6万多。9月,李某的女儿果然接到某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马天又向李某要了3万元。谁知,报到时竟被告知通知书是假的,李某立即报案。4个月后,马天被警方抓获。
今年7月3日,经道里区人民法院审理,马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共计13万余元,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10万元。“我和大学校长是哥们儿,专业随你挑”
男子轻信朋友承诺 最终被骗42万
哈市道里区的王强与李森在同一商场经商,2014年5月,李森急需35万元,向王强提出拿一套房产作抵押,还承诺支付高额利息,王强答应了。8月,王强儿子高考失利,李森称和某名牌大学校长是哥们,专业随便孩子挑,但得拿7万元钱。王强觉得手里有抵押房产,便把钱给了李森。
一个月后,见上学的事还没动静,王强几次联系李森,可对方关机。最后,王强找到其家中,得知李森因生意亏损出门了。王强拿着李森的房产证去房产局验证,结果发现竟是伪造的,马上报警。
今年7月10日,经法院审理,李森使用伪造证件骗取他人财物,且虚构事实索要他人钱财,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5万元。法官:切勿轻信各种“走后门”说辞
据道里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近年来升学诈骗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90%以上为熟人作案,他们或是以名校艺考生、特招生、联合办学等做幌子,伪装与校领导有亲属关系,骗取家长钱财;或是先通过较低价格诱骗家长拿钱,之后再用各种借口要钱,最终伪造学校录取证件后逃跑。
法官提醒考生家长,切勿轻信“走后门”说辞,也不要有占便宜心理,以为少花钱就能上好学校或好专业。另外,托人办事一定要验证对方身份,勿轻易汇款,如果支付现金,尽量保存现场证人、证言,以及汇款凭证。(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