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只是点银行网址激活密码 小伙3万多没了
2015-07-16 14:18:36 来源:生活报  作者:汪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7月16日讯 近日,哈市小伙刘某收到一条带有链接的银行短信,让他激活密码。他随手点击了网址,半个月后,发现自己银行卡被刷走3万多元。针对近日频发的手机短信内附网络链接类的诈骗形式,14日,记者采访到省公安厅刑侦警方。警方为大家归纳了8大类型手机木马病毒诈骗形式,并提示市民如何应对。“银行”来短信让激活密码

  点完输卡号就红屏了

  今年6月中旬,家住哈市香坊区的刘先生来到派出所报案,称其银行卡被盗刷了3万多元。刘先生向警方反映,这么多钱被盗刷,手机却一条提示短信也没收到。直到他收到一条X宝发来的短信,称其使用的银行卡正在开通快捷支付功能,并支付了一定金额。他这才通过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发现自己卡里的3万多元都被转走了。

  据刘先生回忆,6月3日,他曾经收到过一条短信,内容为:“尊敬的XX行用户:你的网银密码器于今日失效,请登录我行网址wap.icbcbsu.com升级激活。【XX银行】。”“我点击了那个网络链接,手机当时弹出一个页面,让我输入银行卡号,点击输入后,手机就红屏了。我当时根本没在意,看没啥能点击的,就退了出来。此后也没有发现啥异常。谁能想到卡里没了3万多。”

    一点链接就中毒 还通过联系人扩散

  14日,记者采访到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侵财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蒋世琦,据其介绍:“智能手机中木马病毒类诈骗,是今年初被犯罪分子‘研发’出来的新型电信诈骗方式。

  此类诈骗的基础——‘木马病毒程序软件’,犯罪分子花1400—1600元就能买到。然后,他们通过发送这些带有病毒程序的链接短信,收到信息并一点击就会中毒。”

  这些新型木马病毒的另一项强大的功能在于,它能拦截手机短信,并转发至另一个指定手机号码上。犯罪嫌疑人利用被害人的手机号码等信息,非法获取其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并通过被拦截的手机短信,利用网络支付漏洞,或使用被害人的银行卡,或通过网上支付为他人支付电费、充值游戏点卡等消费返现,实现诈骗、非法获利的目的。“这种电信诈骗,还会自动识别你手机中通讯录的内容,自动以你的名义,从你的手机群发给朋友,好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点击,无限扩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