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医养结合”养老院 关爱床位“供不应求”
2015-07-21 09:55:1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21日讯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与时间的搏斗。当60后、70后、80后这三代人遭遇养老问题时,不禁感叹,生活真是一个好老师,会不失时机地给人上一课,有声有色地告诉你什么叫:上有老,下有小。

  “医养结合”这组报道近一个月的采访中,记者很喜欢听这些老年人讲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老年人会告诉记者,不能细想,因为走着走着一抬头,人生的旅程就变得短而又短,眼看踮着脚就到了悬崖边上,怎么办啊?而有些老年人想得特别开,那就赶紧的吧!要星摘星,有梦圆梦,想干的赶紧干,想吃的赶紧吃,想去的地方赶紧去。不容迟疑。85岁的李淑兰和87岁的张克礼,这对老夫妻就属于后者。两位老人将手里的几套房子平均分给儿子和女儿后,算是尽了做父母的最后一点心意。“去年11月15日入住哈尔滨市道外区新一社区老年关怀养护中心。”李淑兰记得相当清楚,“虽然晚年生活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但我俩也不能亏待了自己,所以我跟老头子就商量着来这家养老院。”她还说,“我是相中了这里的环境和专业的医疗护理。”

  新一社区老年关怀养护中心是我省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的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关怀养护中心”。专业的医疗护理水平是因为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又挂着“省四院道外分院”的头衔,能够依托和共享黑龙江省第四医院这个三甲医院的人员、设备及资源优势。自2012年3月1日创办至今,老年关怀养护中心越来越有名气,关爱床位“供不应求”,设有康复训练室、治疗室、针灸推拿治疗室、图书娱乐大厅、浴室、老年人专用食堂等,提供单人间、双人间、普间,收治自理、半失能及完全失能老人。实行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等个性化服务,每位老人有固定的医生负责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疾病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

  然而,即便在现有基础上将养老床位扩充到108张,仍不能满足需求越来越大的养老市场,“只能以接收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床位。”副院长高桂英说。

  因为社区中心同时要履行新生儿计划免疫等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高桂英说:“在我们这里,可以目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中心分布于社区的三至五层,三层和四层主要安排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五层则是接纳那些患慢病但能自理的老人。李淑兰、张克礼二老住在407室的双人间,2张单人床、储物柜、桌椅、电视,“就跟在家里一样,医生和护工照顾得非常周到。”李淑兰抓着四层护士长的手没放开,“每天早晨都来给我们量血压、测体温脉搏,打好的饭菜直接送进房间。”作为龙江特种装备厂的老职工,二人的退休金每个月加起来有6000多元,除去每人1600元的床位费、伙食费和药费,还有一点结余,“剩下的就给老头子买营养品。”李淑兰说。509室的刘玉秋、马桂珍和另两个老伙伴,四个老姐妹非常重要的娱乐活动是每天上下午都得打上几圈麻将,雷打不动。刘玉秋的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2年前因心衰被120送去医院抢救,提起这次经历,刘玉秋常道“后怕”,“身边没个人守着,多亏邻居发现及时才捡回了这条老命。”她说,人老了越发惜命,电话通知儿子,“我去养老院住啦,这样咱俩都省心。”收拾好东西便住进了新一。马桂珍今年87岁,算是这里较早的“房客”了。老伴去世后,老太太自个儿把房子卖了,“今年我儿子和大孙子要把我接去北京养老,我才不去呢。还是这里好,啥啥不缺,有老姐妹陪伴唠嗑。虽然有一只眼睛看不清了,可我‘心明眼亮’着呢,外面再好我也不想去。”老人说,这是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咋也舍不得离开。

  三层病房里是护士和护工们的忙碌身影,翻身、拍背、修剪指甲、进食流食和鼻饲;走廊里有探望老人的家属,提着水果和大袋的营养品;也有在护工搀扶下锻炼腿部机能的老人;三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坐在走廊尽头的椅子上看报纸,聊天……这里每天都上演着老者的“心灵依傍”,病者的“照护慰藉”,死者的“祈福祷文”。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