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3日讯 据生活报消息:哈市市民荆女士的年仅3岁零一个月的儿子嘟嘟在哈市征仪爱德堡幼儿园上学期间,疑似遭到幼儿园园长及老师的暴力伤害。嘟嘟说老师曾用洗衣机轮过他……记者两度联系幼儿园赵园长,但对方表示拒绝接受采访。经调查,这家疑虐打3岁男童的幼儿园并没有办园资质。周围居民表示,该幼儿园已开办多年。 【详细】
被打男童展示伤口。
破解“虐童”悲剧仍需多方努力
事实上,近年来幼儿园发生的一系列“虐童”案已敲响学前教育的警钟。专家表示,隐藏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行业背后的深层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很难保证类似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发展幼儿教育最基本的政策应该是保底,因此应加强对低端民办幼儿园经费投入,完善配套建设,改变过去单纯追求建设优质园的目标,从而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其次,应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规范幼师职业道德。此外,应尽早将教育立法特别是学前教育法的起草提上日程。

困扰:学前教育三大短板
这些“失德”教师如何走上工作岗位?民办幼儿园监管为何屡遭诟病?对“虐童”幼师的处罚为何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学前教育“奇货可居”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整体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且失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公办幼儿园数量少,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民众需求,( 【聚焦】为让孩子上公办园 哈尔滨家长拼了 )无法进入公办园的家庭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甚至“黑幼儿园”。
储朝晖说,民办幼儿园经费来源有限,生源也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孩子数量往往超出教育部规定班额人数的两到三倍,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给教师工作带来压力,加上福利待遇偏低,师资流失率高,一些教师便会将情绪化的态度带入工作中。
幼师素质参差不齐
前几年各地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入园率不断提升,但幼师的培养周期跟不上新改扩建幼儿园的速度,就会降低教师的准入门槛,导致幼师学历普遍偏低,甚至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要想在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还缺少上百万的幼教师资。
一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黄艳告诉记者,现在幼师群体中,80后、90后是主力,他们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缺少与孩子相处的经验。“老师普遍认为幼师就是吃青春饭的行当,甚至只把这项工作看作保姆,做几年就走,再加上编制少、经费不足、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流失率非常高。”黄艳说。
违法成本低、取证难
北京市华联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跃华说,目前幼儿园及当事人违法成本低、取证难,是此类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相关案件惩罚力度偏弱,难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为此类事件的发生制造了“温床”。
北师大教育专家冯婉桢说,梳理近年来发生的虐童案,其最后的处理结果多是惩罚力度偏弱、舆论关注不足,往往被大众所忽略。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或侮辱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幼儿园管理者为避免招致家长索赔及教育主管部门处罚,通常会采取否认事实、庇护教师的做法,实在拖不过去,才开始跟家长谈赔偿,再将“惹事”教师辞退。教育主管部门对待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态度通常也以遮掩为主,后续处置通常也不痛不痒,别说对涉事教师个人的法律制裁,连对涉事幼儿园的整改都是敷衍了事,监管部门对这类事件的惩处,事实上并没有起到多少震慑的作用。违法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施暴者,也是幼师虐童事件一再多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结语:儿童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希望,希望这些虐童事件能让我们得到反思,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或许暂时难以做到,但利用现有法律和制度严惩幼儿园虐童行为,却是刻不容缓。只有让失德幼教感觉害怕,才能阻挡住伸向幼儿的“毒手”。别让儿童本该快乐成长的童年充满眼泪。
(本文内容整理自生活报、新华社、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