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7日讯 近年来,克东县紧紧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以整体思维谋划农业发展,通过推进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2014年,全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37.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73元,比上年增长13%。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农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克东县委、县政府顺应百姓期待,站在增进农民福祉高度,把美丽乡村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努力使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整洁的院落,崭新的房舍,平坦的道路,整齐的栅栏,绿树掩映,鲜花绽放,走进克东县蒲峪路镇幸福村,一幅清新优美的乡村图画顿时映入眼帘。村民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泥草房全部进行了改造,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建了休闲广场,变化可大了!”
克东县对乡村环境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向上争取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在住房建设上,几年来总计投入3.72亿元资金,改造泥草房5746户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8%;在乡村公路建设上,累计投资5.3亿元,硬化通乡通村公路1458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屯屯通;在饮水工程上,三年共投资3400万元,新打机电井74眼,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在城乡绿化美化上,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全县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22.7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25.9%,绿地率23%,人均拥有公园绿地10平方米。自2013年开始,还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开展了“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创建城乡优美环境”活动,城乡环境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观。2015年,克东县认真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议和建设“1+5”文明带指示精神,本着因地制宜、尊重实际、注重实用的原则,采取“乡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办法,充分发挥乡村主体作用和部门帮扶作用,举全县之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今年投资1598多万元,重点加强哈黑公路、碾北公路沿线村和重点示范村建设,5个乡镇、14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步到位。通过全面整治乡村卫生环境,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显著提高。
为确保美丽乡村长治久美,克东县还通过健全各项机制,加强常态化管理。各乡镇分别成立乡村环境管理网络体系领导小组,组建专职保洁队伍,强化日常保洁和经常性监督检查,同时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新风,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广大农民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公路沿线村、重点示范村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所有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共补植樟子松300株,云杉680株,绿篱1520米,公路两侧补植柳大苗302株;修建水泥、木质栅栏7500米,文化墙1500米;整修过道桥78座;对公路两侧路肩进行硬化后修建人行道1800米;重新修砌边沟2000米,排水管线2公里,供水管线3000米,建污水井30座;在公路两侧安装路灯42盏,绘制宣传图片、标语600多处,打造了文明美丽、清新整洁的乡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