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八旬日本老人在哈开启“感恩之旅”70年前被遗留中国东北一度乞讨受接济回国
2015-08-02 11:03:51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8月2日讯 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撤退过程中在中国东北遗留下了大量日本儿童,善良的中国人将他们接到家中抚养、接济。后来,他们相继回到日本,但心里仍记挂着这些接济、抚养过他们的中国养父母。然而,70年过去了,很多中国养父母已经去世,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在日本战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为了表达感恩之情,他们用各种方式宣传中日友好,希望两国人民能够世代友好下去。

  邂逅:巧遇热心人结识八旬朱老

  7月11日,丸山严老人随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跨越70年的记忆》节目组来到哈尔滨,寻找当年接济过他的恩人,宣传中日友好。在哈市革新街广场拍摄期间,邂逅一位热心市民,得知这位日本老人想重温儿时在哈的记忆,热心人向他和节目组推荐了,收藏有大量哈尔滨旧影与城市发展巨变、日军侵华历史照片等珍贵史料的朱俊峰老人。7月13日9时,朱老如约来到哈市南岗区分部街6号一大院内,与丸山严老人会面。年过八旬的朱老用儿时学的日语,与对方简单交流,朱老提起自己上小学时,日本人让中国孩子互打“协和嘴巴”的事,会说简单中文的丸山严连声道歉“对不起”,并说虽然那时自己还是孩子,但对日军侵华行为仍表深深忏悔。一番交谈之后,朱老将自己珍藏的,记录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新老照片,伪满时期的钱币、邮票,日军侵华的历史图片,以及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之后,发行的中日友好纪念邮票等珍贵史料给丸山严看。看到这些,丸山严老人感慨万千,激动不已。随后,两位老人还互赠了礼物,朱老送出了1959年亲手拍摄的一张长幅南岗特色美景照片,非常有纪念意义;丸山严老人则将为此次“哈尔滨-葫芦岛”单车行感恩之旅,特制的文化衫送给了朱老,并亲笔写下了自己在日本的联系方式和通信地址。

  寻恩:当年恩人离世无后人

  朱老告诉记者,今年80岁的丸山严,1935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父亲曾在伪滨江省公署任公务员,是一位高官的秘书,母亲是家庭主妇。全家人当年生活在哈市分部街。1945年日本战败,其父被召回日本,将他遗留在中国,生活非常艰难,一度靠乞讨度日。“但这些都是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丸山严说,在他几乎走投无路时,有一位叫凌志祥的中国人,也曾在伪滨江省公署工作过,看他可怜,便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接济他的生活,并经常接他到家中吃饭,让他能够在一年后的1946年从哈尔滨骑自行车,走走停停到达葫芦岛,并从那里乘船回到了日本。在去葫芦岛的路上,还有很多善良的中国人帮助过他,虽然没能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恩情一直铭刻在心。

  “中国人以德报怨,真是太善良了。”朱老说,丸山严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寻找恩人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离开哈尔滨近70年后,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哈,在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哈市公安局查询到,恩人凌志祥早已去世,如果活着年龄已经过百,而且没有后人。重温:故地重游飨思念之情

  带着无比的遗憾,丸山严老人在朱老和节目组人员的陪伴下,来到儿时在哈住过的分部街6号,这里已是楼房林立,当年的住房已无踪影。

  多年来对哈尔滨这片温暖土地的思念之情,促使丸山严老人迫不及待地重游了当年印象深刻的中央大街、秋林公司、哈尔滨火车站和老飞机场所在地,每到一处,老人都感到非常亲切,看到哈尔滨的巨大变化,更是赞不绝口。

  朱老介绍,看到他珍藏的马家沟机场候机室老照片时,丸山严仔细端详了一番,并表示,自己后来从事的就是飞行员职业,还记得当年住的地方,离机场不远。“能当飞行员,身体素质一定很不错。”听了朱老的话,丸山严老人表示,自己的身体的确硬朗,所以这次要从哈尔滨一路骑行到葫芦岛,在这条当年“回乡”的路上宣传中日友好。归途:感恩骑行再走“回乡路”

  为了感恩中国人对他的帮助,丸山严在哈尔滨购买了三辆自行车,于7月16日和两名日本骑行爱好者一起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骑行之旅。据了解,丸山严一行从哈尔滨出发,经吉林扶余县、德惠市等地到达长春,在长春进行短暂停留后,再经吉林公主岭市、四平市到辽宁省,在辽宁省境内经铁岭、沈阳、盘锦等地最终到达葫芦岛市,全程约970公里。这正是他当年在中国生活及回到日本的线路。

  朱老讲,丸山严老人希望通过在骑行路上与年轻人座谈的方式,呼吁两国年轻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现在日本国内很多人都不能正视那段历史,并对中国有歪曲的认识。”丸山严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只有了解了才有发言权。

  “在经历了战争之后,还能活着回到日本,我感到很幸运,这也使我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回到日本后,我会把此次在中国的骑行经历,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告诉他们中国人民是怎样善良、热情地对待我。同时,我也想让更多中国人民了解,日本还有很多像我这样对中国有客观认知、正视历史的人。”

责任编辑:强锐